我也说说《这是你的船》 有个美国人写了一本书《这是你的船》。说实话,我没有兴趣去费劲记住这个美国人那畸零拐弯、饶舌拗口的名字;也不愿耽误功夫去全面阅读这本书。但是单位下达任务,要求每个... 杂文 2025-03-15 0
商业电影中的艺术气息 很少看波兰电影,不知道它究竟怎样货色?2008年的这个四月,波兰金狮导演尤利斯。马休斯基的《盗走达。芬奇》终于来了。咱们国家难得引进波兰电影,想必《盗走达。芬奇... 杂文 2025-03-15 0
人在大学之精神 上回写完就有人评论说废话说得太多,这次不多废话,直切主题。来到大学的第一课就是军训,我曾几次参加过军训,也很以成为一名准军人为荣。而此次军训并不同于以往,其一... 杂文 2025-03-15 0
灾难 人类在揭开地震之谜的过程中,伴随着丰富的想象,产生种种神话与传说。大约在12世纪,日本古历书上有所谓“地震虫”的描述。1710年,日本有书谈及鲶鱼与地震的关系时... 杂文 2025-03-15 0
矮子矮,会下崽 我的乡下有一句俗语:矮子矮,会下崽。意思是说,矮子的生育能力超强,是传宗接代的好手。这句话自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也许只是淳朴的乡民对矮子的一种善意的调侃吧。但矮... 杂文 2025-03-15 0
小虫的死亡 小虫无聊的飞着,却撞到了一堵透明的墙壁。小虫并不明白,为什么那么美丽的花儿,却永远够不到?小虫努力了,试了一次又一次。小虫受伤了,痛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英勇的充... 杂文 2025-03-14 0
和沈教练一样,朱广沪非常努力地证明了自己的平庸 中泰之战,使我们更进一步地看到:和沈教练一样,朱广沪非常努力地证明了自己的平庸。面对实力较弱的亚洲三流队伍泰国,中国队居然可以雄赳赳、气昂昂地输掉比赛,不能不说... 杂文 2025-03-14 0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 引子我对毕飞宇的熟悉程度,可能不亚于我对自己的熟稔程度。这句话放在毕飞宇身上可能也成立,即我对毕飞宇的熟悉,不会亚于毕飞宇对自己的熟悉。相同地域的文化背景,相同... 杂文 2025-03-14 0
读弱势群体有感 某天,偶尔看了一篇名为弱势群体的文章后,勾起了我一些刻意遗忘的记忆。从小到大,我的成绩一直都不错的,但在四年级发生的那两件事,差点令我萌生了辍学的念头。那时,坐... 杂文 2025-03-14 0
谁没生涩过 今天有个小女孩,一大早跑进我们编辑部,径直走到老江跟前,说道:“你好,我想查封邮件”很真诚的样子,老江似乎一时没反应过来,或者是他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也没想到... 杂文 2025-03-14 0
从电影系列堕落成连续剧 设套,留一道似有还无的生存之门;作壁上观,观困兽之斗。静穆。肃穆。因为过分寂静,我能听到;所有的血液在被杀戮时淌动着的声响——哧哧;啧啧……——火神纪·题记。《... 杂文 2025-03-13 0
周正龙与萨哈夫 正当陕西省林业厅以官方的沉默应对民众的喧嚣,虎照闹剧因此而渐趋沉寂之时,周正龙突然以奇兵突袭的方式,再一次敲响了《虎》剧的锣鼓。一些对此剧业已厌倦的观众免不得又... 杂文 2025-03-13 0
随论网友聚会一瞥 时间不知疲倦的无声无息从指尖悄悄远逝,记忆却不知所以的潜滋暗长般在脑海里悄悄深藏。随论网友聚会与日聚散好些天,可那情那景那人那太多的细节静静的在心底的涌动,让人... 杂文 2025-03-13 0
鬼,芥川龙之介及其他 深夜读芥川龙之介小说如同看鬼魅的影片一样――汗涔涔而股颤颤,脊背生风,全身惊怵。上学时读浦蒲松龄所著的《聊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少胆大,百无禁忌,《聊斋》虽然... 杂文 2025-03-13 0
有智不在年高 站在半百的边缘,回首生命的历程,滚滚红尘罩望眼。女儿马上要开学了,这一去只能到春节才能回家,眼看一个假期就要结束了,可是我并没有仔细地陪过孩子。这周开始反倒是她... 杂文 2025-03-13 0
《等你回来,看那桃花开》之赏析 这是一篇纯情感的抒情小散文。同样也是用诗的语言,来描景、来画情,来刻心。但,这诗一般的语言,没有成为一件可有可无的漂亮外衣。而是恰到好处地穿到了,一个个让读者能... 杂文 2025-03-12 0
当教师的十大理由 一、六岁那年,坐在当教师的父亲的肩上去上学,那些无论是道上偶然遇见,还是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人们,只人看到父亲都会主动迎上来寒喧几句,或递上一支尽管劣质但很真诚... 杂文 2025-03-12 0
战胜软弱 战胜软弱,是转向刚强的意思。软弱,一般人都不愿意承认,表面上看来是无所谓的,实际上是掩藏了内心的痛苦。男人的软弱是隐藏着的,每次听说英雄,没有听说英雌的,说明男... 杂文 2025-03-12 0
来自天籁的优雅与高贵 孔子听上古音乐,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一则上古音乐乃华族原生态生存环境的反映,天籁之音的艺术再现,美且难以用语言形容之,让人从一个侧面证悟了华族文化的正统、伟... 杂文 2025-03-12 0
新生陪送团到底需不需要来 大家都熟悉朱自清先生一篇散文《背影》,那是朱先生20岁左右,父亲送他去北京上学的事。起初朱先生是不愿意父亲来送他,他在文中说父亲肥胖的身体越过栅栏去给他买橘子等... 杂文 2025-03-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