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永恒的异乡人
2003年我离开呆了十多年的家乡永州,去福州念书,毕业后工作,一呆就是六、七年,认识了很多新的事物后,又辗转回到了长沙。为此我常常纠结于一个问题:我自身的性格形成到底是受到家乡的影响更大还是福州更多。
2003年我离开呆了十多年的家乡永州,去福州念书,毕业后工作,一呆就是六、七年,认识了很多新的事物后,又辗转回到了长沙。为此我常常纠结于一个问题:我自身的性格形成到底是受到家乡的影响更大还是福州更多。一般会有人说你出生在湖南,而且呆在家里的时间更长,肯定是受家乡的影响大于福州,性格中一定是家乡的成分多。我也常常这样安慰自己,可事实却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自己仿佛变成了半个福州人了。我在家的时间正是幼时,几乎是不太懂事的,自己单独出门也少,甚至对冷水滩街上的地形都不熟悉,搞不好就会迷路,也就是处在一个受父母庇佑下的尚未成熟的阶段。17周岁半是我上大学的开始,经过了军训,加入学院学生会宣传部当选为副部长,又被校文学社录取的我从此经历了很多事,一身挑起了宣传部的担子,也积极参加过不少活动和比赛,大二时学会上网,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并在后来一直热衷于电子商务,业余时间继续发展对文艺的爱好,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从17岁到23岁,这个我成长中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在福州度过的,这边的很多因素都影响了我,尽管一直处在半接受的状态。
然而性格和思想的转变,不是一天两天的,还得从刚到福州的时候说起(兼与现在的对比)。
一、文化
起初,最让我迷惑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福州很少有人提到毛主席,这个我最崇拜的诗人作家之一。偶尔有一次,在宿舍我说了句喜欢毛主席的话,一个同学(还是玩得比较好的)立即表现出极大震惊和“诘问”:你说的是真的吗(意思是不要表现的那么虚伪)?我一再表示是真的,非常的喜欢!立即得到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你真虚伪!你知道他有几个老婆吗?虽然我极不理解,但绝对不敢再说了,心中巨大的疑惑是:你们高考之前难道没有背《沁园春·雪》吗?不然你是怎么考上大学的?还有政治课也要学毛概邓论之类的,没有人用心去读,都当做最不重要的一门课而已。从那之后,大学三年时间,好像从未听到过关于毛主席的话,只有自己下载毛主席及周恩来的书和资料看得入迷,肯定是无法与人谈论的了。反而有人跟我谈论蒋介石,说蒋介石也有可能成为国家主席的,只不过成王败寇罢了。我的脑子顿时一片混乱甚至感到恐慌!只希望再也不要听到这样的话,再也不要谈论这个问题,如果有人支持蒋介石,我肯定不与之结交,就当没这个人,用QQ上的话说就叫“拉黑”,毫不理会,拉倒。
大约在毕业前后,与湖南老乡聚会,有几回到东方红酒楼聚餐,可以看到亲切的毛主席的像,每个服务员都背着一个包,上面用毛主席的书法字体写着: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湖南人开的餐馆,里面的工作人员也大都是湖南人,这里成了湖南老乡聚会的最佳场所之一。
09年回到家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跟妈妈一同到韶山参观了毛主席雕像、滴水洞,花明楼刘少奇故居等,并获得了一枚毛主席的金色小徽章,别在衣服上,还有两张“福”字,一面是毛主席的像,也是金色的。此外,由于正赶上建国60周年,还看了许多关于毛主席的电视剧,正好有一段是说毛主席在福建西部地区土楼一带的事,但并没有往东打(也就是说毛主席的足迹没有到过福州),从那里逐渐往回打,才奠定了革命基础。我终于重归了毛主席的怀抱,也明白了为什么毛主席对福州的影响如此之小,因为并没有打到那边去,相反,蒋介石后来是逃往台湾的,而台湾靠近福州,所以才会有人支持蒋介石。这个问题在困惑了我数年之久,终于得了个不太完整的答案。
二、饮食与生活
如果说我是始终以毛主席的革命思想作指导的,那就是一个地道的湖南人。然而在饮食口味上,我却有了与先前不同的转变。
起初也觉得福州的饮食不太好,比如没有我们这里的米粉和宽粉,吃的是另一种粉,口感不一样,配料大概也不同;多的是沙县小吃拌面、扁肉、蒸饺、炖罐等,还有兰州拉面、刀削面(这些湖南倒是没有,若是有口味也不同);如果是炒粉,便会加上鱿鱼、花蛤等(湖南从不会加),另外,福建吃到海鲜的几率很多,竹筒虾特别可口,还有很多名字我不太熟悉,但也算是大饱口福,可是在湖南很难吃到,若是有也很贵;还有天津灌汤包,烧卖等,非常松软可口,是我早餐的最爱,可是在湖南吃的不但干硬而且辣,吃了几次就不再吃了;在台江或东街口逛街时,最喜欢的是路边的关东煮,1元1串,逛一个下午,吃了大概十几串,还意犹未尽,在湖南几乎没有找到,只有在五一广场旁边沃尔玛有,而且很贵,4、5元1串,简直是天价,只有在超市买散装的丸子自己煮,但口感还是大不如以前吃的,颇有点差强人意;特别是东街口的撒尿牛丸,还有手抓饼,会加生黄瓜丝的手抓饼,非常好吃,在长沙一个学校附近找到过一家手抓饼,可惜加的不是黄瓜丝,而是一般的青菜,味道差多了;另外福州的炒菜荔枝肉是我最爱吃的家常便饭,在湖南是根本没有了,只能考虑自己做;最最失望的还要算蒜味花生,这种花生以前在福州的永辉超市或好又多随时都有大量散称的,有时还特价,一点也不贵,可是在长沙翻了个遍,大到沃尔玛,小到街边炒货店都找过了,硬是没有,只得叫厦门的同学寄了一大包过来,还吃不够。
我原来以为生活中不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解决,但从没想到,现在连日常生活中最起码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在福州吃湖南的食物容易,只要去湘菜馆或湖南特产馆,但在湖南想要吃福州的食物几乎不可能,没有一个湖南人的口味会变成外地的口味(据目前的了解),没有需求,也就不会有供应,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我要永远适应湖南这边的口味,永远不能吃到以前一样的味道了,影响了我六年的味道。就是自己做,有些材料也得从福州弄,这是个非常麻烦的事。
湖南人的口味偏重偏辣,虽然我也吃得辣,但不一定非得餐餐吃(包括早餐)这么的频繁,只偶尔吃一两次倒是无妨。虽然我知道毛主席也爱吃辣子,但我崇拜毛主席不一定就要学他吃辣子,毛氏红烧肉倒是我的最爱,——以前在东方红酒楼每次必点的菜。我是学过科学文化知识的,长期饮食口味过重会影响骨骼和肠胃,清淡的口味才是最健康的,当然,在与父母家人或
版权声明:本文由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我的2008:零度的温柔
下一篇:传说中的绿光,你在哪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