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昭通风物(八)

我眼中的昭通风物(八)

神瀵散文2025-03-26 09:54:02
昭通有一古巷,名曰:挑水巷。挑水巷,顾名思义,最初的含义就是挑水之巷。据有关资料记载,原通城内水源甚少,《昭通旧志》记载,城里有两个水塘,即“下水塘”(利济池)、“上水塘”(头堰塘),从距城20里外的
昭通有一古巷,名曰:挑水巷。挑水巷,顾名思义,最初的含义就是挑水之巷。据有关资料记载,原通城内水源甚少,《昭通旧志》记载,城里有两个水塘,即“下水塘”(利济池)、“上水塘”(头堰塘),从距城20里外的龙洞引水存储,供居民炊饮洗濯之用。城内虽有几口井可弥补水源之不足,但有的井,水性涩,不可食用只能洗濯。挑水巷的西端,即与崇义街(俗名:馋嘴街)交汇处,有一水塘,水质特别好。该水塘地处县衙门(以前的县衙设在现在的辕门口一带)附近,属城市中心,便成了城里大部分居民的生活用水之源。挑水之人由于身负水担,自然捡近的路子走,久而久之这条小巷子便叫挑水巷。查《昭通志稿》[街衖]条目有“挑水巷:在辕门口西”的记载,小巷虽小,随着岁月流逝,也渐渐出名。
现在的挑水巷,已名不符实,成了一条不再挑水的挑水巷。随着城市化进程,昭通的老街大都已改变了往日的面貌,但挑水巷还容貌依旧。
走进挑水巷,面对着这条百年古巷,你会感慨万千,老巷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感染你:走进挑水巷,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之人,便会有所获。
走进挑水巷,挑水巷并不长。如果你慢慢走来,也就只有五百多步;挑水巷也不宽,三米左右;挑水巷,全是青石板铺就的路面,石板上錾凿防滑的齿痕,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被磨得光滑无比;挑水巷并不直,从崇义街中段进入,便如蛇伏一样,弯弯拐拐地斜上直通北正街;挑水巷两边的房屋原来全是木质建筑(现在中段有一幢三层的砖墙楼房),巷子的南北两边的房屋对比非常明显,北面的相对高一些,南面的就显得低矮、陈旧、破败。
清晨,如果很早,当你走进挑水巷。巷子两边的铺面还没有开门,一个人在一条巷子里走着,你会听到自己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脚步声,偶尔还会有一两声重步之回音,使你发怵;渐地,巷子里,有上学的学生路过,有说有笑,便打破巷子的沉寂;天明之际,偶尔会有一两个铺面开门,开始把屋子里的商品搬出来摆在用铁架搭成的展台上,为一天的买卖作准备,接着即一家两家,开门成市。
正午是挑水巷最挤的时候,做买卖的、过路的、放学回家的学生,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巷子虽小,依然不失往日巷市风貌。
傍晚,挑水巷低矮的屋面上会升起袅袅的炊烟,有了这烟火,也标志着挑水巷一天的买卖快要结束,即将关门闭市。
走进挑水巷,面对那些木结构的房屋,有的也只是在门前加了点砖,但仍然遮不了沧桑的容颜;有的显然多年未修,而且多年来换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居住,房子的屋檐承接过不知多少的阳光和雨水,窗棂看过不知何种表情,已近腐朽;青石板上,踏过太多人的足迹,在不知不觉中磨平了那些青石板,但从未磨去人们关于这条巷子的记忆。这些房屋虽朽,依然还散发出生生的气息,那就是居住在这儿的居民们,为了生计,顽强地生活着。挑水巷,没有沉陷在岁月中,只是沉陷在我们的记忆里。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它也会像南京的烟花巷、杨柳巷一样,最后只留有一个名,但它不会从人们的记忆中删除。
走进挑水巷,你会发现这个小巷,店铺林立,摊位此接彼连。小巷具有“专卖兼特别”的特点。“专卖”即该巷卖的几乎都是农耕、建筑、机械用的各种铁质器具和配件,虽也有从事铁艺加工的小作坊,但这些作坊既加工又卖。这样的“专卖巷”有着浓郁的地方气息。会使人联想到昭通很多的专卖街巷,诸如:毛货街、毡匠街、炭市街、草市街、打铁街、盐巴街、杀猪巷等。“特别”是指小巷子中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的店和两个不同的摊:两店即没有招牌的无名旧书店和巷子最西头的“今日古玩”店。特别的“摊”是指那些为人代写书信、状纸的摊子,这些替人代写之人俗称“写字公公”。
走进挑水巷,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或多或少都有所获。且不说农民们从这里买到自己需要的生产工具和居民从这里购得所需要的日常用品;淘书的人可以在旧书店里,偶然觅得寻找很久的书刊报,这时你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偶然闲得不费功”的感慨;喜欢古玩的人可以在这儿停足,既可以买自己喜欢的古玩也可以欣赏;那些需要写信或者诉讼且又不懂文墨的人也可以在这儿找到代笔捉刀之人。
挑水巷虽小,但在昭通文化史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一页,昭通从汉代就有璀璨文化的历史就是从挑水巷翻开的。挑水巷里那些铜铁匠铺,在打制一些用具之时还兼收一些铜铁器,已故的考古学家、文物收藏家张希鲁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便从挑水巷的铜匠铺用微薄的薪水觅得数十件刻有字样的铜器,如建初洗、永元五年洗、、永建双鱼洗、阳嘉二年洗等珍贵文物即从此获得,凭着他对文物的敏感与积累的考据知识与他的恩师袁嘉谷一道,请教国内大师罗振玉、梁启超、方国瑜等验证了昭通从汉代就有璀璨文化的历史。正是挑水巷的地摊、铜铁匠铺改变了昭通乃至云南在全国的文化地位。
走进挑水巷,感悟良多。巷子浓缩的是岁月,演绎的是故事,记录的却是昭通发展的历史。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