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情,是一坛陈酿的老酒

父情,是一坛陈酿的老酒

太龢散文2025-09-26 16:36:03
京剧,对我有一种最不能割舍的情怀。我喜欢看她、唱她,更喜欢想她。现阶段,我可以回忆起来的点滴记忆是:每到冬季,特别是每年的年关之际,定格着的是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围坐在火炉边,听着、看着爸爸摇头晃脑地
京剧,对我有一种最不能割舍的情怀。我喜欢看她、唱她,更喜欢想她。现阶段,我可以回忆起来的点滴记忆是:每到冬季,特别是每年的年关之际,定格着的是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围坐在火炉边,听着、看着爸爸摇头晃脑地边拉着京胡,边唱着京剧的场景。灯光与火光交织在一起,映红了爸爸慈祥的脸庞,此时的爸爸,留给我的是一种很祥和、很满足的样子。还记得,待我有了一定的理解力后,每次看京剧和拉京腔时,爸爸都会把这戏曲里的故事梗况反复说给我听。往事已矣,随着岁月的无情流逝,一切都已不再,与父母也只能隔空交流了。
京剧是个教化人的好东西。自儒家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学派的统治地位之后,传统京剧中所表现的中心内容几乎都是围绕“忠”、“孝”两字展开故事情节。但现在想起来,父母通过这一形式和途径,从小就让我接受这种传统文化的感染,既沟通了儿女与父辈之间的情感,更是培养了对国家的忠诚,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诚实,践行的是一种对长辈孝道的品行教育,这必定成为我人生旅途中值得加倍加以珍惜终身,并有责任和义务传递给我女儿的家传珍宝。
因后天要去西安开会,翻开台历一看,再过几天就又是父亲节了。现阶段的我,可以美美地享受“父亲节”的快乐和幸福,但为人之子的我,还能为父亲做点什么呢?远离故土的陌生,自我解嘲的理由,难道也只能是遥望北方家乡的一种无言、一记鞠躬,甚至一抹泪水吗?想想这些,父母仙逝已过十二年了,我也步入中年的又一个轮回,生命的新陈代谢是历史的必然,任何晚辈都必定独自走过一段孤独的人生旅程。由此,今年的父亲节,我收尽脑汁,想一个人独处时,静静地拜读(或重温)并品味一些经典的歌颂父爱的文学作品,从中填补起十二年来与日俱增的那份我对父亲的愧疚和爱恋。
印象很深的,是少年阶段在《少年文艺》上看过的林海音写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很纯很清澈的感觉,可以唤起不同阶段的人们对如歌似水的岁月的憧憬。海音要毕业了,可关爱她的父亲再也不能参加她的毕业典礼了。记得文中有这样的语言: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欢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后来,这篇文章我还反复看了许多次,那个时候,我还偏执地认为,这是写爸爸的东西里让人感觉是最单纯的感动的文章,也是第一次让我体会到父爱这种东西是男人身上坚强与温柔的融合。至今,我依然坚信:父亲那厚重、古朴而无私的爱,是可以久存醇香和开花结果的。
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的活水源头,影视作品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反应的场景和勾勒的人物会更加生动和直接。意大利电影《父子》,用一个个具体事件串起平凡生活的写实方式,用含泪的笑和带笑的悲哀,对“父子宿命”进行了直白的深度描写,将现代父子之间的依恋与迷失,表达得含蓄而又酣畅淋漓。强烈的真实感,主要演员眼神的传神,传递的是另一种父爱,即:一种强悍,不需要理由,却带点孩子气的爱,是任何卑微与贫穷、误会与无奈都不可能分离的爱。
日本电影强调细节,以刻画人物细腻与深刻而傲视群雄。看完其《沙器》后,你可能在被感动之后又觉得无话可说。然而,想告诉你的,这就是父子之间的那种深深的牵挂,是天下父爱所共有的豁达、无私的本性使然。
有文学评论家说,父女的感情其实与父子很不相同,也许更融洽。因为父子是相互排斥,相互需要的关系,而父女更多的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链接。我不太认同这样的观点,父子与父女,都是人世间血脉相连的寄托和依靠,只是表现方式的不一样罢了,在我独履人生的旅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悟越深。我与父亲的这种父子情感,丝毫难有分辨。
父爱,是一坛陈酿的美酒!

2011年6月18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