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罗寨的背影

都罗寨的背影

睡榻散文2025-11-06 03:56:07
去都罗寨,也是很久的一个愿望。因那是沈从文的祖居地,附近有黄罗寨,中寨。都是沈小说里常写到的地方。中寨的吹唢呐人拐高堰的黄花女私奔,而黄罗寨的打虎匠与溪口的年轻寡妇偷情。都是鲜活的乡村人物。而更因湘西
去都罗寨,也是很久的一个愿望。因那是沈从文的祖居地,附近有黄罗寨,中寨。都是沈小说里常写到的地方。中寨的吹唢呐人拐高堰的黄花女私奔,而黄罗寨的打虎匠与溪口的年轻寡妇偷情。都是鲜活的乡村人物。而更因湘西王陈渠珍的族侄,也就是陈斗南后裔,他曾今年暑假对我称道都罗寨,是凤凰苗寨最保存完好,最具有自然人文景色的苗寨。可惜没有开发好。这就更激起的拜访都罗寨的兴趣与渴望。
九点多,去林峰乡的班车才开。四块钱车费,路程自然不远。出城后,朝南长城方向行驶,从木根井左转,驶入一个大峡谷,龙蟠九曲,下至谷地,是一石桥,即铁桥村,不是身临其地,还会误以为这里是一座铁桥横架。仰望峡谷顶上,苍岩悬崖,峰峦秀耸,只见一线青蓝的天宇,而过桥车子盘旋而上峰巅,峰回路转,尽在陡峭壁立的峡谷岩峰上;深不可测的谷地,就在车道下。一旦车子出事,即跌落谷地,车毁人亡,万难以幸免。坐在车上不由提心吊胆。这既是自然的壮观雄浑,也是人类的伟大坚韧。就道路险阻而言,铁桥峡谷是最为惊心动魄。行道之难,叹为观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此可以得到最深刻的体会与尝试。
河谷也有村寨,但土墙的黄色老屋,已不多见了。新式贴瓷砖的楼房,昂然而起,正是新旧过渡时候。
经过许多村寨,未至林峰乡镇前,同车的老太太,提醒我到了。我要去的小都罗寨,其实前面还有大都罗寨。三叉路口有一小店,路旁里碑石,“都罗寨历史文化名寨”。山坡下坡四五里路,转到大山背后,一个椅子形的谷地里,错落有致的一片屋舍,那就是都罗寨了。
进村的路上,就看到许多高楼新房,我知道都罗寨的破坏,可以想见了。果然,村口就是两栋新楼房。迎面而来的是一片枝繁叶茂的古树林子。自然风光,果然非同凡响。公路一直通道古树下。透过古树林子,越过一片小田畴,就是半山到山脚的散落的都罗寨村落屋舍。而村后的山顶是青翠的柏树林。那围绕村落屋宇的连山,犹如八仙椅子的靠背。很安适宁静的山村风韵,可惜村里已经竖起五六幢新楼房,华丽粗俗,闪光耀眼的贴劣质瓷砖,把的旁边土砖老屋与青石砌就瓦屋,映衬得暗淡无光,极不和谐。真想不到,原来保持得最好的苗寨,竟然也被认为强奸了,糟蹋了!
我只能把兴趣投注在眼前的古树林。这里地形很特别,虽然是田亩外的风水林,但林子很大,古树极多。是两个山包,夹着一条幽深的小沟儿,完全是原始森林的境界与气息。当门山包上,是一座古树丛里的木亭子,六角飞檐,亭柱子下是细錾子錾成扁圆的鼓石。亭名“思乡亭”。掩映在古树丛里。四面是七八棵参天古木,五棵枫香树,都有四五百年树龄,一人难以合抱,冲天四五十米高,张盖如云。树下路旁是一幢小木楼,显然是以前搞旅游时接待游客的地方。我走过古树旁,来到思乡亭。感受一种思乡之苦,那是即将远去必将消失的淳朴真纯的牧歌般的乡村乡愁。能宽慰我心的,就只这古寨旁的原始树林了。亭下沟谷旁,是一口很大的水井。就是古人常说“背井离乡”的乡井。也在古树的怀抱里,石砌的两口方井,是洗菜洗衣的,而那石块拱砌的围栏的是饮用的水井。两个妇女在敞天的方井里,老的洗菜修鸡,中年的槌衣漂洗。午时阳光从树叶间,疏朗的洒落到她们身上,发髻。也在井水里晃荡。林子里有鸡在觅食,但井水处是砖石短墙围着。沟谷那边,也是一大片原始林莽,随着山坡挺拔蔓延。紧紧屏障着,护卫着都罗寨。树犹如此,可惜人事已非。弥望的苗寨已经古风凋零,神韵散落了。
我从古树林穿过,石径到水田边的石磨坊,三个磨碾,在磨盘上,静悄悄的,与我们辰溪的石磨迥然不同。很奇特,与陕西的窑洞前的人推的石磙近似,但具体而微,独具风格。水田与石碾间,是石板路,通向村寨,也可走进那边古树林。那水田实际已经是荷池了,满池子零零落落的,枯黄憔悴的残荷。疏疏朗朗的在秋光里绝望的等待着。说不出的凄凉荒芜,而池水边两只梳理羽毛的白鹅,才给残荷凋零的池塘,平添一丝生机与慰藉。我拍下很多残荷图,虽不是留得残荷听雨声,但残荷在阳光下摇曳,更叫人寂寞难言。很想这寨子给我的感触那样,难以倾诉。
这里是山谷当风处,很凉爽舒适。旁有一木屋小楼,名揽胜楼。揽胜楼背靠水田,面向古树林,门前就是石板小巷子的街口,三四百年的古树,荫蔽着。树下有两块碑石。竟然是两首新诗。一首叫着“湘西”,一首名“小巷”。韵味与意境都很美很湘西风韵。不知出自谁人之手。出乎我意料。我原以为是介绍都罗寨历史文化,尤其是关于沈从文祖先与此村渊源的文字。可是全然不是。其实望见被破坏了的寨子,我早就没有进寨踏访的兴致了。只准备在这难得一见的原始古树林子,待上一会儿,就悄悄的离开了。因为从保护的角度,这远不及麻冲乡的老洞苗寨。而老洞苗寨都给我无尽的感伤,现在人为破坏的感伤。何况眼前的都罗寨呢?
但是我细读碑上的诗歌,我竟然被诗歌感动了。
诗歌是这样淡淡而深沉的吟唱着,这如此真实而淳朴的静默着。
《湘西》:都说湘西的山是沈从文写的,都是湘西的水是黄永玉画的,湘西老表说不出这么多板眼,只知道早晨是从酸菜坛子沤出来的,只知道黄昏是从牛脖子上解下来的。
黄泥巴田坎是叙事诗也好抒情诗也好,叙事诗抒情诗都是阿妹绣花荷包沤熟的,甜蜜蜜的“三月泡”是亮珍珠也好红玛瑙也好,亮珍珠红玛瑙都是从阿哥山歌上发芽的。
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一辈子厮守这里,还没有看够还没有唱够还没有爱够,打着打着木陀螺腿杆子就粗了,舂着舂着桐叶粑奶子儿就翘了。
赶着赶着“边边场”唢呐就进屋了,喝着喝着“苞谷烧”伢崽就读书了,日子被“桂桂阳”一颗一颗衔走了,一架古老的纺车,正纺着悠长悠长的思绪。
《小巷》:“从这头走到那头,太阳就落了。从那头走到这头,花儿就开了。
双脚,踏上这古老的石板街,就会溢出:唐诗、宋词、元曲,清令。就这样从小巷走过,默默地,将头发走白,将腰杆走驼,蓦然回首,小巷,竟是一条魂牵梦绕的,悠悠愁肠。”
我默默的吟诵这两首无名氏的诗歌,我沉静了,融入了一种悠远单纯的原始湘西小巷里。旁边树树上竟然还好好的挂着一块曾经的都罗寨旅游示意图。图上那条弯弯曲曲的小巷,通向山顶,山顶是田家老屋,而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