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母亲一起过冬

与母亲一起过冬

卓厉散文2025-03-16 18:42:28
直到下午四点,把3·15乡镇宣传的草案定好,手头的工作总算告一段落。虽然知道过完年后一定又是扑天盖地的忙碌,至少这个年前,我要给自己放一天假了。明天,是的,只有明天才有点闲时间,除了置办年货,主要还是
直到下午四点,把3·15乡镇宣传的草案定好,手头的工作总算告一段落。虽然知道过完年后一定又是扑天盖地的忙碌,至少这个年前,我要给自己放一天假了。
明天,是的,只有明天才有点闲时间,除了置办年货,主要还是要带上孩子陪她玩一天。最近因为忙,她经常可怜兮兮地说:妈妈,今天是不是过年了呀?过年了你就在家陪我好吗?
孩子的话让我疼,却又无能为力。部门里一堆的事,一件件等着处理,一点过年的感觉也没有,即便现在,隔两天就大年三十了,我依然找不到一点过年的喜悦或者急促,仿佛平常日子。
孩子吵着要去婆婆家过年,可是母亲的脚骨折了,今年回家,我是闲不到了。不过天气预报这个春节基本上是雨雪天气,虽然让人心情有些糟,反过来一想,也好,正好呆在家里,静静地陪上家人,重新温习下小时候一家人守候在一起的温暖。
近来常常想起小时候冬天的情景。放寒假了,又是农闲,一样的雨天,母亲焙了脚炉,放在稻草扎的桶里,让我和妹把脚放进去捂着,上面加盖一条旧棉毯,再准备了点黄豆,不时放一把到铜脚炉里,让它们爆了花,当零食吃。因为光线不好,点了灯,我和妹或者做寒假作业,或者看书,或者靠在母亲身边,听她讲她小时候的故事。这个情景,至今依然牢牢的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每次温习,总觉得温馨。
母亲的惯常动作,是纳鞋底。用长长硬硬的针从正面戳过去,用食指上的顶针用力顶下去,然后从反面拔出来,把针在头皮上刮一下,再继续。有时候,因为鞋底厚,戳下去的针从反面拔不出,于是,还得借用镊子使劲夹出来。一双鞋底,常常纳得她手指生疼,可她从没哼过一声。两三天的时间,把一双鞋底纳好了,然后,便是照着鞋面的样图剪布。记得母亲有一本厚厚的书,里面全是大大小小的鞋样,她也不让我们玩,生怕我们不小心撕坏了一张,她又得费时间到乡邻那去画回来。不过绕是她一次次的不许,因我们的好奇,还是让她跑过多次。那时觉得好玩,自己做了母亲之后,才发觉,有个淘气包的捣乱是多么的犯嫌。
母亲是个急性子,通常鞋面出来后,也等不得过夜了,熬夜就把塞了棉花的鞋面缝到鞋底上了。通常,睡到半夜醒来时,母亲还在煤油灯下(很小的时候,经常停电,点煤油灯是常事)挥舞着她的针线。常常听到父亲的埋怨:“你就不能明天再做吗?”母亲用一惯温和的声音回答:“就差一点点了,明天就可以穿新鞋了!”第二天早上,看到的,是母亲红红的眼睛,和一双崭新的棉鞋。
冬日的风雨有着刺骨的疼,然而母亲的温暖却一直陪伴着。年少时,就盼着下雨下雪的,这个时候,母亲不必再去农田或者桑林里忙碌,只能呆在家里,陪着我们,做她做不完的事。这样的天气,母亲是喜的,然而我们,却是开心的,因为唯独在那段时间,我们才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母亲对我们的关注,唯独那段时间我们才能感受到,原来母亲的世界里,还有我们。
这样的冬天,在我中学时代宣告结束。一是虚荣心作怪,那时流行保暖鞋,都是现成的买了穿,谁要是还在穿家里做的棉鞋,一定会被同学笑话,因为这意味着他家没钱买鞋;二呢,后来的冬天,母亲不是在工厂上班,就是在家开始一针又一针的打加工毛衣赚家用贴补钱。因为要负责我们姐妹俩的日常起居,母亲一直没有工作,直到我们小学结束不用准备午饭后才开始进厂。所以,母亲也一直在用她的方式赚钱养家。比如打加工毛衣,是她寻找到的一条赚钱比较直接也比较快的途径。因为她干活麻利,订的活多,又织得好,所以,年底,她总会得意洋洋地向父亲炫耀:“怎么样,这个年,我又有厂里的工资,又有加工费,可以用我赚的钱来打发了。你的钱,就留着给她们交学费好了!”
再后来,外出读书,与母亲一起过冬的机会真不多了。童年的记忆成了我最美好的珍藏,也成了我向我的孩子讲过去的事情的资源。因为有过经历,不想让我的孩子有类似的遗憾,所以,陪孩子是我一直的心愿。还有,就是继续陪母亲过冬,不光是这个下雨的新年,以后,只要有时间,都要多陪陪她和父亲,不能让她有得不到孩子陪伴的遗憾。

2010年2月10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