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既致富也致穷
中国历史上的历次改革,无一不与土地有关,而且随着时而集中国有、时而私人占有的变化,土地既可使人致富也可使人致穷。土地分配制度,即均田制,始于中国古代北魏到前唐。从北魏太和九年(485)政府颁布均田令开
中国历史上的历次改革,无一不与土地有关,而且随着时而集中国有、时而私人占有的变化,土地既可使人致富也可使人致穷。土地分配制度,即均田制,始于中国古代北魏到前唐。从北魏太和九年(485)政府颁布均田令开始实施,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到唐建中元年。它是劳动力与土地分离,所有权和占有权十分混乱这一特殊情况下的产物。
历史上的改朝换代也多起因于争夺土地的占有权。特别是“太平军”等大规模农民起义,都是在“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号召力下发动起来的。
“中国工农红军”不例外,同样是在“打土豪分田地”的号召力下壮大起来的。如果当年绝大多数农民有自已的田地可耕种,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农民参加红军,之后的历史篇章将是另一番内容。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一场在新解放区围绕“土地制度改革”开展的斗争: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从1950年冬季开始,一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新解放区农村广泛展开。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中共中央规定的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当时的广大农民一边欢乐的扭着秧歌、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一边斗争地主喜气洋洋的“分田分地真忙”,人人当家作主人,无比幸福。
后来政治家们又说“土改是乌托邦”式的空想,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实行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资料的国有化是必然的。于是,土改后的农民才分到自己的土地还不到5年,又逐渐被收回去了,仅仅做了几年幸福的土地的主人。
随着毛泽东的头脑发热,“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的这怪胎——“人民公社化”诞生了。农民终于彻底失去了土地,却兴高采烈地当上了“公社社员”;家家户户响应号召,拆掉自家的灶,砸烂自家的锅,全都去人民公社大食堂,过那吃饭不花钱的共产主义“大锅饭”幸福生活。然而,幸福没多久,就闹起大饥荒,饿死几千万“公社社员”。
终于捱到了文革寿终正寝,改革开放春满神州,广大农村又重演一回热闹非凡、喜气洋洋的“分田分地真忙”;有了自家的土地农民的创造力爆发出来了,那景象就如当年彭丽媛的原唱歌曲: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
咳!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 为她兴旺……
然而,正当一部分农民刚“温饱”,另一部分农民尚在“贫困线”下挣扎,中国的“城镇化”来了,“土地国有化”来了,农民手中的土地在不同形式的驱使下,又一次分期分批的落入了政府囊中,因而中国各级政府成了当地最大的地主。
为了生存得更好一些,几亿农民抛家离乡进入各大中小城市打工。而各级各地政府这个大地主,却通过不停地向房地产开发商出卖土地而占有巨大财富,最终导致今天这个国富民穷的尴尬局面。
由于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的日趋恶化,迫使占人口比例大多数的贫困阶层民众心理严重失衡,其承受能力也达到“零容忍”;加之贪腐丛生,民权民生民主又得不到宪法的充分保障,引发社会动荡便在情理之中。尤其是当前,因各地官商与民争地而发生的流血恶性冲突事件越演越烈,是国和民之大不幸!
对于土地问题,我引用陈志武网友的微博,供众网友思考。
陈志武:“土地公有和资产国有是中国收入差距与财富分配恶化、中产阶层不大的根本原因之一。道理简单:私有制国家里土地是农民的、资产是私人的,经济增长使土地与资产升值,一下子让许多老百姓加入中产阶层;而在公有加国有的社会,土地与资产升值肥了政府和少数权力者,但不惠及农民和多数老百姓。”
版权声明:本文由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化谷别裁》序
下一篇:血飛狼藉拼忠骨,肉薄倉皇倚將才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