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敢吃奶

谁还敢吃奶

剧饮杂文2025-10-21 08:30:44
昨天上午,同事小宣一进办公室,就说夜里跟丈夫躺在床上骂人骂到凌晨两点钟。保国问她骂谁,她说骂三鹿的老总,说是7个月的儿子喝过四袋三鹿奶粉。小宣说幸亏自己奶水足,不然中国又要增加一名“奶粉结石儿”。同事
昨天上午,同事小宣一进办公室,就说夜里跟丈夫躺在床上骂人骂到凌晨两点钟。保国问她骂谁,她说骂三鹿的老总,说是7个月的儿子喝过四袋三鹿奶粉。小宣说幸亏自己奶水足,不然中国又要增加一名“奶粉结石儿”。
同事海莺听了,欣欣然面有喜色,说她虽然奶水不足,但7个半月的儿子一直喝的是圣元奶粉。
今天一早,海莺哭丧着脸进了办公室,开口就骂圣元的老总。因为媒体公布了圣元、伊利、蒙牛等22家奶粉企业69批次产品,均检出含有三聚氰胺。
另一位孕妇同事一声长叹:天哪!今后谁还敢喝奶呀?
保国以为,现在不单单是喝奶的问题了。厂家既然敢在婴幼儿奶粉里投毒,怎见得成人奶粉就清白呢?怎见得液体奶就卫生呢?成年女性喝了奶,怎见得毒素不会通过哺乳进入子女体内?这样,哪个母亲还敢喂奶,哪个婴儿还敢吃奶?
那么,成人不饮用牛奶,婴幼儿不喝国产奶粉,是不是就可以健康成长了?保国认为,在中国,几乎不太可能。除非餐风饮露,现在每个中国人经受有毒食品的威胁。面粉有毒,大米有毒,白酒有毒,出口的水饺有毒,连瓶装的矿泉水也不干净了。
发生公共卫生事件,作为人微言轻的百姓,骂生产厂家的老总,无济于事。有毒奶粉,可以轻易毒死一个婴儿;再刻毒的诅咒,也咒不死奶粉厂家的老总。甚至,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继续生产。刑拘几个老总,摘除几顶乌纱帽,同样无补于事。这样的处理方式也实施过。三年前,阜阳毒奶粉事件曝光后,三鹿被列入产品不合格企业。但是三鹿经过“公关”,竟然又退出了黑名单。
人们对阜阳“奶粉大头娃娃”尚有余悸,又爆发了性质相同、后果却更为严重的“奶粉结石儿”事件。
这次第,怎一个骂字了得!
痛定思痛,保国不能不发出愤怒的吼声!苍天啊!赐予国人做人的良知吧!当惟利是图的毒手伸向刚出世的婴儿,用“丧尽天良”来描述某些人,已经不是文学上的夸张了。
最先质疑三鹿奶粉有毒的,是湖北同济医院的张文医生。8月27日,他“凭良心”第一个说出“高度怀疑三鹿奶粉可能导致婴儿肾结石”。在这一年前,上海一家医院的同行也发现了类似情况,但一直是在小范围里议论交流,没有人公开说破。如果不是张文凭了“良心”说话,“三鹿奶粉事件”还会延时爆发。
如果说康师傅用自来水冒充优质矿泉水,只是为了谋财,那么,三鹿等奶粉企业添加三聚氰胺,则是谋财又害命了。正如康师傅在曝光后宣称“大家都是这样做的”一样,保国有理由相信,奶粉生产企业肯定也“都是这样做的”。应该说,每个行业都有一些不为普通民众所知的潜规则。有些潜规则尽管可恨可恶,但公开了也不至于民怨沸腾,比如影视圈里男导演与女演员的性交易。国人因为太善良,对于官场中的钱权交易,也能保持足够的容忍。
但是,负有监管职责的政府官员,拿百姓的健康乃至性命作筹码,明知三聚氰胺对人体有害,依然裁定某些品牌奶粉为“免检”产品,就近乎丧心病狂了。
新生代父母们有一句常挂嘴边的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将有宝宝因为毒奶粉而死在起跑线上。
更让人心酸的是,毒奶粉事件曝光在残奥会期间,当我们为运动场上的残疾人高呼“加油”的时候,无良厂家却在为中国储备未来的残奥会选手。
蒙牛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现在要改为“每天一斤奶,残害中国人”了。
下午,保国又听小宣在议论,说是有专家说人奶和米糊糊是婴幼儿最好的食品。牛奶之于人类的健康,专家也曾有过言之凿凿的论证。保国以为,在当今的中国,问题不在于什么东西有益于健康,而是还有什么食品是安全可食的。可是,有关结论,我们已经不能再相信政府监管部门的权威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