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电影中的艺术气息

商业电影中的艺术气息

黑门杂文2025-03-15 14:11:51
很少看波兰电影,不知道它究竟怎样货色?2008年的这个四月,波兰金狮导演尤利斯。马休斯基的《盗走达。芬奇》终于来了。咱们国家难得引进波兰电影,想必《盗走达。芬奇》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代表波兰电影的吧。现
很少看波兰电影,不知道它究竟怎样货色?2008年的这个四月,波兰金狮导演尤利斯。马休斯基的《盗走达。芬奇》终于来了。咱们国家难得引进波兰电影,想必《盗走达。芬奇》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代表波兰电影的吧。
现年50岁的尤利斯。马休斯基是波兰新电影的灵魂人物之一,我是知道的,作为一部商业的悬念电影,《盗走达。芬奇》曾获波兰“奥斯卡”最佳剧情大奖以及参加了多个国际影展,并且口碑不错,我也是知道的。但是,我这人偏不信媒体,我只用自己的眼光去评判一部电影的“好”与“坏”,眼见为实,我注重自身感觉。
当然,《盗走达。芬奇》给我的感觉不错,虽然是悬念的“偷盗”片,从名字看就逃不离商业电影的范畴,然而,其商业电影中特有的艺术气息显而易见。仅就这一部《盗走达。芬奇》,是可以看出那波兰电影也是挺不一般的,至少比中国的悬念片强多了。其实,电影并无商业和艺术之分,只不过是我们的一种想当然而已。没有艺术的电影,又哪来它的“商业”。
《盗走达。芬奇》是关于偷盗的故事,同类型的中外电影很多,是简单而老套的题材。而本片的内容建构和导演的谋篇布局,却在“简单”之中拍出了那么的“不简单”,马休斯基是高明的,其涵盖的内容是泛义的。它的独特,它的新奇,似乎比好莱坞的《偷天陷阱》还要出色。它没有强烈的动作设计,它没有让人费解的悬念包袱,可它有自然流淌的故事和内容,淡淡的悬念中有轻松的幽默,娓娓道来的情节展开中寄予着别样的气息。
一种犯罪与朋友真情的冲突。一种为钱谋又不丧失“国格”的心灵激荡。一种悬念的效果。一种轻喜剧的味道。不沉重,特舒服。
有必要用三言两语来叙述《盗走达。芬奇》的大概了,否则说起来总是有点突兀。影片围绕鼎鼎大名的“大盗舒玛”假释后接受偷盗波兰国宝——达。芬奇名画《抱银鼠的女子》而展开。为了获取巨额的报酬,舒玛寻求已改行当警察的老朋友也是他入狱前的盟友尤利安挺力相助,想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盗走“达。芬奇”,而此时的老搭档深知舒玛的能力,碍于相当铁的朋友情面,又压根不希望国宝被盗国外。于是尤利安便想方设法私下找来临摹高手,要用赝品替换真迹。一幅真画两幅赝品,开始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如此一部“偷盗”的电影,在镜头语言的叙述中充满了广阔的张力,在紧张复杂的剧情中凸显出轻松的幽默感。它给我们的总体感觉,一个“新”字,新颖,新奇,全新的气息。
新在哪里?就新在我们置身其间的那一份难得一求的感受,这是众多同类型电影所无法给予我们的感受。
电影的结局很有意思,耐人寻味。盗贼们既利用赝品分享了金钱,又保住了国宝的不流失。看起来非常矛盾的东西却有机地协调在了一起。这在中国的电影甚至在好莱坞电影中都是不可能出现的。“正义战胜邪恶”之主题在我们的意念里早已根深蒂固。这样的结局处理在我们看来多多少少是有些悖于传统道德理念的。但是,很自然,很真实。
还有,《盗走达。芬奇》让我在观影过程中对于波兰国宝——达。芬奇的名画《抱银鼠的女子》有了一个初步了解,这也是我意想不到的收获,很高兴。
《抱银鼠的女子》(1485——1490),油画,存于波兰札托里斯博物馆,是达。芬奇三大杰作之一,因为它比罗浮宫的名画《蒙娜丽莎》(1503——1506)早诞生于十多年,从此被人戏称为“蒙娜丽莎的姐姐”。这幅精美的肖像画,精准地描绘了气质高贵文静的切奇莉亚。加勒兰妮,她是米兰公爵卢多维哥。史弗萨的情妇。达。芬奇为画中毛色光润、咄咄逼人的银鼠注入了生气,赋予了一种特别的冷艳之美。
我喜欢《盗走达。芬奇》这样的故事框架结构,我更喜欢氤氲其间的那一抹别具一格的商业电影中的艺术气息。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