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端午节
今天是传统的端午节!在我的家乡湖北公安,人们对这个节日是非常看重的。在我的脑海中关于端午节的记忆很多。我的老家民间一年之中只有三个节日最为隆重——春节(俗称“过年”)、端午(俗称“端阳节”、中秋节(俗
今天是传统的端午节!在我的家乡湖北公安,人们对这个节日是非常看重的。在我的脑海中关于端午节的记忆很多。我的老家民间一年之中只有三个节日最为隆重——春节(俗称“过年”)、端午(俗称“端阳节”、中秋节(俗称“八月十五”)。由于我成年后就离开了家乡,所以对节日的习俗记忆只能是孩童时代的。当我小的时候大部分经历都是“人民公社化”时期的。那时,我们国家困难,人们生活普遍贫困,许多必须生活物资多部分要凭计划。比如粮食(那时俗称“口粮”)、食用油、猪肉、做衣服的布料等。那时候,人们平时的生活,饭桌上的晕菜是很少的。在农村家里来了客人的最高规格招待就是能够杀一只鸡。一般情况下能炒一盘鸡蛋就不错了(因为鸡蛋并不可多得,老百姓要靠卖鸡蛋换回“油盐钱”)。因此,过节就意味着改善生活。无论多么困难的人们过这三个节时都是要想方设法改善生活和添置新衣的。对于有了对象的男青年,就要在这三个节日里去走“丈母娘”。男青年们在端午节送给“丈母娘”家的礼物一般都会是两盒(一盒为12个)棕子,两三个一市斤一包(用粗草纸打包——营业员给卖出的点心打包还是一种执业技能呢)的点心(饼干、红沙糖等)。“文化大革命”时期,兴起“破四旧(即: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风潮,不准送礼。在节日那天当地“群专”组织(所谓“群众专政”)派出人员在各个道路口堵截走“丈母娘”的人,堵截到以后,就将他们的礼品予以没收,没有商量余地(那种“破四旧”真的是没一点人情味)。
现在,让我将话题转回到老家端午节习俗上来:端午节的清晨,人们早早起来去堰塘担水,据说这天的水中是药王菩萨下了药的,饮用后会不生疾病;砍来艾蒿和窗(音)蒲草插于门框上,说是可以避邪;吃饭时要喝雄黄酒,用以驱除体内毒素,大人们还将雄黄擦拭在孩子们的耳朵里,据说擦拭后会不生疱疮;女孩子们会在这个日子里将一朵栀子花插在头发上,据说可以让头发不生酸臭味……端午节这天能有龙舟赛则是这个节日的最盛大庆典活动了。然而,对于端午节我还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隐痛不吐不快:我的老家,端午节吃棕子是必有之意。无论贫富与否,家家都一定要在这一天吃上棕子。而包棕子需要粽叶(老家的粽叶即是芦苇的叶子),人们因少有生财门路,于是,在端午节将来之际,许多人会去一个叫王家大湖的柴山打芦叶。而那里管制严格,不准人们前往打芦叶。打芦叶必须过一条小河才能够进入长着大片芦苇的王家大湖。为了避开管山的人,人们只能偷偷泅渡过去,也就是这偷偷泅渡,每年都会在一个叫须家塔的河段淹死人。在我的记忆中,年年都会有人因打芦叶而淹死。人们为了赚点油盐钱,便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打芦叶,其情其景十分悲惨……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可以说是从地上升到了天上。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正“以人为本”,大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权回归,人性回归,理性回归,科学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国运昌盛;人民幸福。人们再不会为那区区小钱去冒险打芦叶将宝贵生命搭上……
今天,又是一个端午佳节,虽天下着雨阻碍出行,但人们过节的兴趣丝毫不减。集市上艾蒿等端午节特色商品要有尽有。人们脸上挂着难以掩饰的笑容,市场上买卖兴隆,生意红火……好一派和谐康宁景象!就在昨天,胡锦涛总书记与台湾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化干戈为玉帛,两岸和平统一已是指日可待!
幸哉,中华民族,伟哉,我大中华!福哉,我十多亿华夏同胞!
版权声明:本文由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书法的评论与意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