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烟台东炮台

漫步烟台东炮台

铁砚磨穿散文2025-09-13 10:25:12
五一,我来到烟台东炮台,这是离我家最近的一个旅游景点,骑自行车大约半个小时,是烟台十大景点之一。想到自己竟然是第一次来这里,着实有些惭愧。可真正的游不拘于时间形式,而在心和景的交融,心里有景,就是坐在
五一,我来到烟台东炮台,这是离我家最近的一个旅游景点,骑自行车大约半个小时,是烟台十大景点之一。想到自己竟然是第一次来这里,着实有些惭愧。可真正的游不拘于时间形式,而在心和景的交融,心里有景,就是坐在家里也可以神游天下。
沿着滨海路,一路感受着大海的气息,真为自己能生活在这座海滨小城自豪:海是那样温柔,象是一个睡美人在轻轻呼吸;海是那样的蓝,比天还要蓝,还要清澈,象一块巨大的兰色玻璃,五月的海是亲切有生气的。从小到大,不管是快乐还是烦恼,我都喜欢来海边,只有看到大海的时候,我才能安静的找到我自己。第一海水浴场正举办儿童迎奥运绘画活动,小朋友们在沙滩长长的画布上,尽情描绘着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家长们则在旁边,或调水彩,或拍照,我驻足浏览了这一幅美的画卷,想着女儿小时候我带她游玩的情景,心里暖暖的。
来到东炮台,景区大门口高悬的“雄风海表”四个大字,仓劲有力,扑面而至。这四个字我回来查过它的出处,虽不得其详,可它是李鸿章在他的时代未曾实现的愿望却是不争的事实。“雄风海表”,企图永固海疆。1861年,烟台开埠以来,清政府对烟台的海防还是十分重视的,1876年先后设立多个炮台,其中西炮台是目前至今国内保存的最完好的、较有代表性的近代防御工事之一。(这是我下一个去的地方)1891年清政府又设立东炮台,东炮台倚天临海,气势雄伟,所处环境也十分优美,最重要的是地理环境十分重要:烟台是京津的大门,而东炮台则位于岿岱山东西北三面为深约20米的临海悬崖峭壁,与崆峒岛、芝罘岛成鼎足之势,与西炮台形成交叉火力,威力无比。成为烟台的天然关隘。百年前,北洋大臣李鸿章经过考证,发现这里是难得的海防重地,于是奏请光绪帝在此兴建炮台,从德国购进并请德国技师督造安装当时最先进的克虏伯大炮,(《附:清末胶州湾设防始末研究说明》)“雄风海表”,确实有令海疆固若金汤的自信。据史料记载,烟台东炮台是我国北方罕见的保存较为完整的海防设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首先参观了清军营房遗址,里面有照片介绍和塑像,仿佛听到100多年前清兵们操练的脚步声声。想到一百多年前发生在黄海的那场海战,邓世昌开着“致远”舰撞向“吉野”号的场面历历在目。其实当时北洋舰队的装备不比日本联合舰队差,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北洋海军的溃败。
清军营房遗址的对面就是冰心纪念展厅,在这里不光了解了这位文学泰斗在烟台八年的童年经历,也了解了烟台的海军历史。1904年,冰心父亲谢葆璋奉命到山东烟台创办海军军官学校,父亲向冰心讲述了在这僻静的烟台建海军学校,是为了建一支强大的海军,夺回威海、大连、青岛等失地;也讲述了中日甲午海战日本帝国主义欠下的血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冰心的父亲被人密告为“乱党”;他听了朋友的劝告,辞去了烟台海军学校校长的职务,冰心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
从冰心纪念展厅出来,上几个台阶就到了主炮台区。三门德国克虏伯大炮戴红挂绿的矗在那里,长长的炮筒指向大海,我沿着主炮台,结合在下面看到的图示,正在揣摩着兵勇们如何填炮弹,此刻,猛听“轰”的一声,原来花10元钱可以亲自发射一下,一位年轻的爸爸正和儿子在体验呢。看北洋水师的一篇资料得知,“就经费方面来讲,清政府投入海军的经费一点也不比当时日本投入的少!北洋水师从1861年筹建到1888年成军27年间,清政府一共投入海军经费一亿两白银,每年合计300万两,占年度财政的4%——10%。日本政府从1868年到1894年3月26年间共向海军拨款9亿日元,折合成白银才6000万两,每年合计白银230万两,相当于同期清政府对海军投入的60%!”就硬件装备方面来讲,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北洋舰队的装备北洋舰队都不比日本联合舰队差,否则清政府也不会在黄海和日本一博。为什么会失败?看来还是他老人家说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在观看了海豹表演以后我离开了东炮台,虽然仅仅观看了几门大炮,可我对一百多年前在自己家乡所发生的那场海战和中国的海军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恩,此行值!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