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多不压身

艺多不压身

甬官散文2025-04-30 17:12:33
我的二兄大学毕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是学机械的,也非常喜爱英语,虽然那时英语并不十分吃香。他始终坚信,多学点东西并无坏处,艺多不压身。二兄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近万人的大型国有企业工作。他毕业那
我的二兄大学毕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是学机械的,也非常喜爱英语,虽然那时英语并不十分吃香。他始终坚信,多学点东西并无坏处,艺多不压身。
二兄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近万人的大型国有企业工作。他毕业那年,我正好考上大学。那几年,他一直坚持用英文给我写信,连信封都是用英文写的,当然英文写在信封的背面。他要求我也用英文给他回信。
春节,当我们回老家团聚时,你总能看到他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英文原著在认真阅读。初春的阳光格外温暖。走亲访友的人们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天南地北地侃着,可他却依然沉浸在神秘厚重的英文世界里。对他,我很敬佩,也很疑惑。他真的能看懂吗?当我不解地问他时,他却自信地说:“和看中文书没什么两样。”
那时,改革开放的劲风吹遍华夏大地。当他们厂与外商谈一个项目时,急需一名既懂专业又懂英文的人士,二兄便毛遂自荐。他既当翻译,又做笔录。每一场谈判结束时,笔录也一字不差地同步呈现在谈判者面前,外国人很惊讶。从此,厂领导对他刮目相看。一个淹没于茫茫人海的普通员工因一技之长终于浮出水面。
随着与国外交往的日益频繁,不久,二兄被任命为厂外贸处属下的核电办科长。由于业务的需要,他独自出访过法国一个月,英国两个月,日本三个月。他不但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而且因知识渊博赢得外国友人的高度赞扬。几年后,他顺利地升任为外贸处副处长。
今年春节前后,他带领四名成员历经数月的艰苦谈判,终于与一家外资企业谈成了一份价值数亿元的合同,空前轰动。
前些日子,我收到他一封电子邮件:我已调到成都,单位在这里投资一个新项目,我被委任为总经理。
端详着二兄那儒雅而坚定的电子画面形象,他曾经深有感触的人生体会又回响在我的耳边:一个农民的儿子,在千里之外、人生地不熟的大单位工作,面对高手如林、竞争激烈的现实,一不靠天,二不靠地,只能靠自己。他又谆谆地告戒我:社会在改变,你必须摒弃旧观念,相信自己,充实自己,拓展自己。只要自己拥有过硬的本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