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若透明的乡野

静若透明的乡野

染滥散文2025-03-14 16:58:12
这个文题看似不通,但是搜来搜去,似乎用“透明”这个视觉词语,才稍可传达那里的静所给我留下的感觉。那个地方叫做五一农场,距县城北边的下桥镇,约只有两公里。如今那里已经不算偏僻。五一农场是家国营农场。我们
这个文题看似不通,但是搜来搜去,似乎用“透明”这个视觉词语,才稍可传达那里的静所给我留下的感觉。
那个地方叫做五一农场,距县城北边的下桥镇,约只有两公里。如今那里已经不算偏僻。五一农场是家国营农场。我们县在雷州半岛的南部,地方不大,却分布着五个国营大农场。我说现在已经不算偏僻,是相对于过去,这些农场所处位置都很偏僻,它们就是为消除偏僻而出现,而存在的。在我们这里,虽然没有定义概念上的山,所见到的只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地势,之所以有很多地点以山为名,是由于过去这里曾经被热带雨林所覆盖,荆莽从生,禽兽出没。有些地方丘陵起伏的坡度也大,叫做“山”也是名实相副的。国营农场便是负着伐林垦荒的使命而来,只用短短不到十年的功夫,便象剃头一样,将所有原生雨林全部砍光,开发出一片连着一片的耕地。
从九五年起,我差不多每年或者隔年都来这里一次,是受县财政局委托,给国营农场的财务人员授课,进行岗位培训,而每次都至少要在那里度过一个夜晚。因此才有机会享受这里的宁静。除了海鸥场,其他几个农场都是远离乡镇,人烟稀少。原本就是在山区,现在没有山林了,但地方依旧偏僻,因此,在哪个农场过夜,都感觉很静谧,然而唯有五一农场那里的静,让人觉得竟如透明一般。
我们落足的地方是农场的招待所。招待所在离场部办公楼不远的东南边。农场职工宿舍在办公大楼西面,农场领导住的二层单家独院的小楼也是在招待所同一排的线上,相距约有一百米。后面是一条狭长的低洼坑田,坑田上去是一个大丘陵,现在已经开辟成异常旷阔的坡地,坡地里种植着大片剑麻,大片菠萝,大片甘蔗。平整的剑麻园中有几支麻杆戟指长空,象阵列中竖起的旗杆。
坑田里的水稻已经收割完,残留的稻茬寂寞在荒草里。有几块田畦种着瓜菜,瓜已开花菜已待割。
招待所是一幢三层的旧楼房,有一个宽大的院子,院子里建有凉亭和走廊,上面藤蔓攀生覆盖。若放在二三十年前,这里算得上是一个堂皇的所在,而今却如农场一样,日渐呈现出陈旧和冷落萧条了。
招待所一楼仅住有服务员一户人家,除了工作性质偶有一二来人外,平时罕有人至。
吃完晚饭,我喜欢在院子周围散步。落日的余辉照在院子东墙和杂草间,每添加一份黯淡,就显出多一份凄凉。直到最后的一道光影消失,夜色真正将空间浸透,感觉和在山野间没有两样。
虽然气氛荒凉,我却没有丝毫的警惧,感觉静谧而安然,根本不会往聊斋的方向联想。进入房间看一会电视,便上床休息。房间的空调机旧了,制冷差,动静又大,倒不如关掉它,罩上蚊帐,然后打开窗户享受山野的自然风。
真的很安静啊,别说日夜不绝于耳的机械震动啸叫,人声的喧杂,俗世的争执……除了感觉山野的风象空气一样无声地流过窗棂充盈房间外,几乎听不到别的声音,没有水流的铮琮,不闻树叶的抖簌,连田野的蛙鼓虫鸣都显得那么遥远。我也曾在峨眉山夜宿,那里的静是远离尘嚣,融入了大自然,彻夜闻见山泉淙淙,虫吟悠悠,木叶萧萧,天籁之声不绝于耳。
这样安静的夜晚,除了睡眠,我再也想不出其他更合适的事来。可是,难得身处这乡野之夜,如果马上昏然睡去,又实在是一种虚耗,岂不大煞风景?机会难得啊。我于是安然枕躺床上,静静聆听四野,专注于万籁的交响,消受这难得一遇的时光。初时感觉空而澄澈,后渐觉浩然而又飘忽渺远。
空气中杂糅着草木和泥土的气息,呼吸之间,如凉风鼓满郁闷的房间,感觉极舒畅。贪婪呼吸着清水一样的空气,肺部鼓动有力得象一部錾新的风箱,又如一条搁浅的鱼重新回到潮水里。纤尘不染的空气和透明似的静,暂得一脱城市里混浊窒人的囚笼。
一夜无梦。翌晨,由于呼吸和睡眠的饱足而自然醒来。
旷野的清新空气依然象溪水一样源源流入房间,让人感觉清醒而舒适。周围依然是那么地安静,只有早醒的小鸟,站在对面坡地的麻杆上,轻轻地啁鸣,声音随晨风飘荡过来,叮叮如塔尖上微微摇动的风铃,又如一枚一枚远远扔来的小石子。总之声音象是来自邻近的另一个地方。
感觉这样的安谧,连旷野的任何动静都呈现透明状。
我已经有三四年不去那里了,虽然心里常常会想起,却找不到机会和理由,也没有人愿意陪伴我去。
也许以后都不再有机会去了。这真令人怀念啊。

2006.10.6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