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家见月几回圆

辞家见月几回圆

传影散文2025-03-27 08:26:00
明天就是中秋节,夜晚仰望苍穹,一轮日见浑圆的月亮高高的挂在那里,把那银光倾泻下来,也洒满了我的身上。每日里在职场里打拼,使自己很少顾及那一轮圆月,或者是惮于勾起那份浓浓的乡情,使我不忍心面对那皎洁的冰
明天就是中秋节,夜晚仰望苍穹,一轮日见浑圆的月亮高高的挂在那里,把那银光倾泻下来,也洒满了我的身上。
每日里在职场里打拼,使自己很少顾及那一轮圆月,或者是惮于勾起那份浓浓的乡情,使我不忍心面对那皎洁的冰轮。
但,那象征的人生悲欢离合的月亮却依旧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似乎根本不照顾我的心绪。这样的想法未免太可笑,自己太强人所难了罢?本是一介平民百姓的我,又有何德何能定夺月亮的阴晴与圆缺呢。
我虽然不忍心看那圆圆的月亮,但她又要在明天的某个时刻华丽登场,向大地报平安,向人间送团圆了。虽然我身在他乡,而且又是个不忍心面对那一轮明月的性格有些孱弱的游子,也将欣然接受那温馨与浪漫的祝福。
把月亮的圆与缺,联想到人间的聚散离合,这恐怕是华夏文化的深厚积淀使然。没有这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底蕴,没有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怎么能幻化出这般美丽而又略略带有一丝感伤的情致呢。
“辞家见月几回圆”?这般让人辗转反侧,柔肠寸断的诗句是何等的绝妙与凄美。那一次月圆,则是象征着一年的离别;而多年的离别里,又见过了多少次月亏与月圆啊。看着圆月,思念着家乡,想到的是老屋里的慈祥的父母,想到的是小院落里盛开的菊花,想到的是家乡的月饼那香甜的味道,想到的是家门口那株老槐树下奶奶期盼的眼神,想到的是离开家乡时亲人那亲切的叮咛,想到的是缕缕炊烟中悠然晚归的牛羊,想到的是秋天金黄的稻谷,想到的是冬天那白雪覆盖的田野,……对着一轮明亮的月亮能如此浮想联翩,诗情画意,美仑美奂,直教人唏嘘不止,泪流千行。
想当年负笈离家,开始了求学的生涯,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学校开学的日子偏偏都是选在中秋前夕,所以,一个又一个中秋节都是在他乡度过。毕业了,参加了工作,自己已经成了纯粹意义上的外乡人,在老家过中秋,陪父母过中秋,更是成了奢望。每当皓月当空,月光皎洁如水,在异乡的我总是忍不住清泪两行,总觉得欠父母的太多太多。在异乡,到了这一天,再香甜的月饼也味同嚼蜡,再可口的美食也打动不了我的嗅觉,再动听的歌舞也激发不出我的兴致。
总是想着那曾经清贫但却不乏温暖与幸福、永远留在记忆里的一幕:
过中秋了!当月亮越过东边的高墙,慢慢升起来的时候,小饭桌已经端端正正地摆在了院子当中的葡萄架下来。自然,地上已经被我们扫了一遍又一遍,泼了干净的水,这个时候正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我们几个已经迫不及待了!爷爷一边喊着:“不要急,不要急”,一边不知道从哪里变戏法似的拿出来一包月饼。月饼的油已经透过草纸包渗了过来,散发中浓浓的香气。奶奶用柳条小筐子端出几个苹果或是鸭梨,笑眯眯地看着她的这一群儿孙。
分月饼的差事是由爷爷负责的,很多的时候,月饼并不够一人一块,所以爷爷就戴着花镜仔细地分,仔细地比对,因为他有一两个孙子可不是省油的灯,比如我,往往为了一口吃食与小我一岁的弟弟打得不可开交。爷爷把月饼分好了,而后由奶奶分苹果或鸭梨,一人一个。奶奶最公道,而且最细心,买水果的时候尽量挑匀称的,省去“调解”的麻烦。
月饼,鸭梨分好了,整齐地摆在小饭桌上。爷爷赶紧问我们,快看看,快看看,月亮是最圆了么?我们谁还有心思看什么月亮?它圆不圆的关我们什么事?我们的眼睛已经离不开那喷香的月饼了。爷爷抬头看了看上天的月亮,点点头,说上一段数来宝:“月亮爷,本姓张,骑着大马扛着枪”。“你这老头子,快给他们分了吧,要不有人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奶奶笑着催促到。于是,一人一份,各自拿了月饼就要大口吞下。爷爷忙说:“等一等,看着月亮吃,看着月亮吃!”
那个时候的月亮真甜,真香,咬一口嚼在嘴里,觉得皇上也无非就是每天能吃到月饼而已。自然,分月饼的仪式有很多的时候并不顺利,因为往往有人嘟囔说这人的多了,嫌自己的那份儿小了,等等。当小院子里的欢笑声最热烈的时候,天上的月亮也正圆,它肯定偷偷地笑话我们呢。
又到中秋,而爷爷奶奶早已经不在人世,或许他们在天堂,不,他们在月宫里也在这一天慈祥地望着地上的儿孙们吧。
虽然又到了月圆的时候,但我只得在他乡吟诵着“辞家见月几回圆”的词句,向着家乡的方向为亲人们送去遥遥的祝福了。
二○○九年十月二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