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耐冬

青岛的耐冬

靓妆炫服散文2025-03-28 07:29:05
耐冬,就是山茶花,在青岛都称其耐冬,大概是它不畏寒冷之故吧。耐冬是青岛市的市花。最出名的耐冬是崂山下清宫里的一棵,她就是蒲松林笔下的“绛雪”。有介绍说:“崂山太清宫三官殿前,有一株山茶,高8.5米,干
耐冬,就是山茶花,在青岛都称其耐冬,大概是它不畏寒冷之故吧。耐冬是青岛市的市花。
最出名的耐冬是崂山下清宫里的一棵,她就是蒲松林笔下的“绛雪”。
有介绍说:“崂山太清宫三官殿前,有一株山茶,高8.5米,干围1.78米,树龄约700年,是世界少见的大山茶。冬春之际,满树绿叶流翠,红花芳艳,犹如落了一层绛雪。不远处原有一株白牡丹,高及屋檐。当年蒲松龄寓居于此,终日与牡丹、山茶相对,遂构思出《香玉》,这则故事写一黄姓书生在太清宫附近读书,白牡丹感其深情化作香玉与之成婚,后白牡丹被人偷掘,香玉亦失踪,书生终日恸哭,凭吊时又遇山茶花所化的红衣女绛雪,与之一同哭吊香玉,花神终于感怀动容,便使香玉复生。黄生死后变成牡丹花下的一株赤芽,无意中被小道士砍斫而去。白牡丹和山茶花于是也相继死去。”
这段人鬼未了情,使得这棵耐冬名气大振。
这棵耐冬,即绛雪,我见过几次,也与之合影过,可是照片不知道放哪了,当然还是黑白照片。有了彩色照片后,我再也没有去过崂山下清宫。绛雪,700岁的高龄,一直开花不止。可是在2002年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死去,去了不少专家,也没有抢救过来,太可惜了。据说现在又栽了一棵,并尽量修建得与原来的绛雪一模一样。不知真假。就是绛雪,开花时,能见到她的人也不多,因为她开花期间,崂山不是旅游旺季。我见到的都是开花间歇期的降雪。我试图在网上找到开花的“降雪”,可是未能成功。
由于绛雪的名气,耐冬被评为青岛市的市花。可是在老百姓家里,养耐冬的不多,大多养它(盆栽),是用来做砧木,嫁接高档品位的茶花。我没有养过茶花,主要是茶花太占地方,阳台上放一盆茶花别的花就不用养了,还有茶花要好几年才开花。
我以前喜欢养的还是杜鹃花,它很小就能开花,有时还没有分叉就顶着一朵大花。
所以耐冬一般在公园里较多。近年来,青岛市大量种植耐冬,特别在主要马路边上,小区里面。香港中路慢车道和快车道之间的绿化带里就种有不少耐冬,已经成为青岛观赏耐冬的一条重要道路。可惜今年我去时已经开过,只有零星的花朵。
我家楼下一楼同事把他房前一块空地变成了他的花园,他种了一棵耐冬,已经有近二十年树龄,每年冬天用塑料棚罩住防冻,到春天开不少花。
耐冬花有红色的,有白色的。但一般种的都是红色的,很少见到白色的。
今年在以前是万国公墓现是花卉园里,我见到两种耐冬,一种是半重瓣,一种是重瓣花。在五四广场东边花园里看到一群单瓣耐冬,这是真正的崂山耐冬,我认为它是“绛雪”的直系后代。
耐冬又名绛雪、北山茶,属杜鹃花目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生江南。树姿优美,树叶浓茂,四季长青,在崂山东南的长门岩海岛上大面积分布,其中树龄最长的一株根径55厘米,高4米,树冠直径4米。据鉴定树龄在880年以上。崂山耐冬,花有红、白,瓣有单、复。花期11月至翌年5月。花开时花瓣鲜红欲滴,花心嫩黄骄人,花期长达半年之久。能在冰天雪地中开放,冰封雪飘,绿树红花,红白相映,气傲霜雪,故而得名“耐冬”。“雪里开花到春晓,笑迎枯草吐翠时”。
它的花语是:美德、谦逊、艳而不妖。也有说是“英勇顽强”。我觉得都有道理,应该把它们合起来作为耐冬的花语。耐冬,不具牡丹那样富贵相,而是默默地坚持,不为名不为利。它藐视风寒,傲箱斗雪,顶凌怒放,给严冬增添色彩,给万物带来春的希望,表现其英勇顽强的精神。人们见到它,会受到坚强、刚正的高洁气质的熏陶和激励。
其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耐冬花植株具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对二氧化硫、硫化氢、氯气、氟化氢和烟雾等有害气体,都有很强的抗性,因而能起到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北方可做绿化作物。
耐冬有不少名字,一查,好家伙,一大套:
【异名】络石、石鲮(《本经》),鲮石、明石、悬石、云花、云珠、云英、云丹(《吴膂本萆》),石蹉、略石、领石、石龙蘼(《别录》),耐冬(《唐本草》),络石草(《近效方》),鬼系腰(《外科精要》),石薜荔(《医学入门》),白花藤(《植物名实图考》),爬山虎(《南京民间药草》),过墙风(《广西中兽医药植》),爬墙虎、鹿角草(《江苏植药志》),羊角藤(《广西中药志》),乳风绳(《浙江民间草药》),石气柑、万字金银(《四川中药志》),沿壁藤、铁线草、风藤、折骨草、交脚风(《湖南药物志》),合掌藤、双合草、剃头草(《闽东本草》),石盘藤、过桥风(《江西草药》),绿刺、酸树芭、膏链、软筋藤(《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在花卉园,看到许多蜜蜂围着耐冬,被耐冬的香味和花蜜所吸引。许多游人也被其丽姿倾倒,纷纷与之合影留念。而我,不断地照啊照,照得相机发热了,也不停手。也不管照的效果如何,只是不愿意错过这一机会,虽然看到的耐冬已经开到后期。
《聊斋》里的“香玉”篇我也是很多年看过,其故事情节大多遗忘。不过,下清宫那棵“绛雪”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那一段“人鬼情”到底“了”还是“未了”,也不去管它了。让山东大学那位可敬的研究《聊斋》的女博导去探讨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