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用处

写作的用处

求是杂文2025-11-09 12:49:18
近日我在电脑上敲击键盘,写了写几篇文字,斗胆在网上红袖杂文上投稿。大凡网上投过稿的人都明白,只要自己文字没有污言垢语,没有断句残词,都会通过编辑大人审核,予以贴发。所以我写的《手》、《满》和《不改丑陋
近日我在电脑上敲击键盘,写了写几篇文字,斗胆在网上红袖杂文上投稿。大凡网上投过稿的人都明白,只要自己文字没有污言垢语,没有断句残词,都会通过编辑大人审核,予以贴发。所以我写的《手》、《满》和《不改丑陋的中国人》都以B级贴发。为此我却很高兴,在刚上五年级的儿子面前骄傲地炫耀:“瞧,老爸的文字被评为B级了。”
然而儿子很是不屑,冷冷说:“你写这有什么用,又不能当作家,又不能出书。”
我的热情被儿子泼了一头冷水,不由得的愣了一下,缓过神来才似答非答说:“不出书,不当作家,也有用,你啊小,不懂呢!”
儿子还算给面子,没再说什么,甩一句:“你好好写吧!”转身出了书房。
儿子走后,原本想写的东西,一下子没了头绪,倒是想起儿子那句“写这有什么用”,索性就以此为题,写写“写作的用处”。
记得有人说: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用眼睛欣赏自然的美丽;用心灵感受生活的美好;用文字记录生命的心跳。我很欣赏这句话。
自然是美丽的,万事万物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生命所需的阳光、清水、食物、资源,还有那山岚上像曼莎一样轻柔的雾霭,还有那似少年羞涩脸颊一样娇艳的花朵,还有那“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景象,还有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幻觉,它们无不是美丽与壮观的结合,冲击着我们的视角和心脏。
生活是美好的,无论艰辛奔波还是舒适安逸;顺命还是逆流。因为生活中有父母永不褪色的关爱,有爱人相思相守的陪伴,有子女牵肠挂肚的念想,有朋友清淡如水的交往,有路人不远不近的相随。其间真挚情感的流淌,似一股股清澈的泉,滋润着生活的沟沟坎坎,千程万路。生活的心,如鱼儿游曳,激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
自然的美让心敞亮;生活的美让心有梦。
文字就变成了一个个小小的精灵,从心打开的窗户跳入,在心梦间挥舞魔法棒,我们思想的黑白键盘开始自动弹调,演奏出一首首或者金戈铁马、激昂悲愤;或者柔情缠绵、清风明月的曲子。它们却未被用咪发梭拉西记录,而是以汉字连缀成篇,要么是感悟、要么是记叙、要么是抨击、要么是抒情。
这就有了我们一篇篇发在红袖上的文字。而且无须计较格式、无须挑剔字句,它们每一篇都是我们心跳的有力证据,是我们思想存在的真实体现。
少女的美丽需要赞美,自然的壮美需要歌颂,人生的观点需要表达。
口头的言语终归会被一缕风吹散,被一阵雨淋落。幸好有文字可以写在纸上、印在书上、发在网上。因此,所有的赞美就能够像撒播花种,埋入春泥里,来年发芽长枝吐苞;所有的歌颂就能够似嘹亮的歌声,穿越山谷河流,响在遥远的地方;所有的表达就能够如一棵新植的小树,日照月泽、披风沐雨,成长出一片斑驳的绿荫。
许多画家都有自己的自画像。那一条线笔勾勒的自己,不仅是表面上的自己,在线条色彩的背后,一定还蕴藏着自己对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认识。
许多作家都有自己的人生回忆录,那一篇篇文字记忆自己经历的岁月,不仅是在记忆幸福或者艰辛的过往,更重要的是记忆自己对于生活人生生命的理解与思索。
我们业余写作爱好者,每次提笔写短文字,就是一次对自己自画像上的添笔加色,即便线条粗糙,色彩凌乱,也是自己对自己的又一层认识;也是生命河流上飞溅起的浪花,不管多高多低、多小多大,都是自我对生活人生生命的一度理解三分思索。
写作是心跳的脉动,写作也是思想的闪动。
平日里,虽然我们可以用口头语言和别人交流,但是只要不是演讲,有过前期的思考准备,说话往往只要需要潜意识就够了,说话也就始终似一台动力不足的小电机,不足以带动大脑有序有理有意识地思维。
写作就不一样了,它需要调动大脑思维,启动思想电波,这样或可完成一篇不长不短的文字,表达出自己想要传输交流的东西。
语言大师周有光100多岁还笔耕不止,而且篇篇文章无不有玉珠闪烁。“学而不思则盲,思而不学则聋”即是他百岁之后所说。百岁还思维活跃,逻辑有序,言语有味,皆因他勤于写作。按他自己的话的说:“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学习加写作使我不老。”
写作就是如此用处。
即便我们连词造句只是会点三脚猫功夫——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我们驾驭文字只是会点劈柴锯木——鲁班门外弄斧子的,我们也会坚持写作——赞美自然、歌颂生活、活跃思想、激活生命。

2013-9-17晚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