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班种种
节假日从来都被看成一种商机。客运部门春运时不惟增加班次,还会提高票价。零售商业延长工作时间,安排员工加班,但不涨价,往往为争夺客源还会彼此展开价格战。百姓们也渐渐养成了习惯,喜欢在节假日疯狂购物。有时
节假日从来都被看成一种商机。客运部门春运时不惟增加班次,还会提高票价。零售商业延长工作时间,安排员工加班,但不涨价,往往为争夺客源还会彼此展开价格战。百姓们也渐渐养成了习惯,喜欢在节假日疯狂购物。有时能把上万平方米的营业厅挤的水泄不通。商家没有足够的人手绝对招架不住。因此,在服务行业工作,节假日加班加点是十分正常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国传统的大节主要是中秋和春节,商业销售往往达到平时的数十倍。五一和国庆虽然放了长假,但对零售业的推动不是很明显,大量现金流入了客运、旅游、餐饮业的腰包。然而,商企已形成加班的惯性,依然全员全天倚门侯客,期待冷不丁从大蛋糕上咬下一口来。
上述加班的理由主要是从老板的角度看的。要是从员工的角度看又会怎样呢?比较方正的说法,自然是与老板相一致,只有抓住商机,创出效益,企业才能兴旺,个人收入才有保障,所以,要服从大局,按要求加班。然而,各人的想法不可能都那么方正,或者,仅仅嘴上说得堂皇,肚里却各有自己的小算盘。有许多人在平时的双休日也主动来加班,到了班上却无所事事,这是为什么呢?据长期观察,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类型。
其一,收益型。这类人看中的是双倍甚或三倍的加班费。在家闲着,还不如在班上闲着。曾有一位同事,工龄长,工资高,一个加班日的工资有一百多,他几乎天天上班。有一次,迟到了,只要不投出勤卡,不算上班,就用不着罚款挂黑板。然而,他会算帐,加一天班得一百多,罚掉20元,仍有上百元的赢余,他还是刷了出勤卡。有些老板很精明,对平时双休日加班采取不提倡不反对的策略,加班费调低,只发日工资的一倍,或者定额发放,比如一个加班日发20元。便是这样,对于月工资只有几百元,没有其他生财之道的人来说,也宁愿来混班。
其二,享受型。集中表现在冬夏两季,因为班上开空调,舒服。家里虽也有空调,但电费耗不起。平时也有人来,便是用不着空调,上上网也是好的。许多人家里没有电脑,便有,当着家人的面与网友聊天或者看黄页总不好看,不如在班上无拘无束。另外还可以喝茶看报,又能拿到加班费,何乐不为。
其三,表现型。年青人居多。有些人刚出校门,踌躇满志,真想多做些事,多出点成绩,多学点东西。更多的是想给领导留下好印象。他们大多来自农村,眼里瞄着中层管理岗位,论能力论水平没的说,却没有社会关系,没有资本送礼,只好希图以勤奋踏实的作风出人头地。
其四,权欲型。他是干部,他在内心里觉得,班上离不开他。他还要给下属做好表率。这类人,通常不把加班费放在眼里,也不怎么闲聊。他们有时刷卡加班,有时不刷卡,奉献。他喜欢随时在自己的属区威严地或随和地走一走,好让员工知道他在这儿,别想偷懒。他们中的大多数屁股是坐不住的,应酬多啊。不论到什么场合,手机都不停地响,他会正言厉色地指示甚或训示,然后向同座抱怨说真烦。
其五,谋私型。初听一个故事曾十分感动。某柜长,产假该休四个月,然而,还没满月,便到了春节旺峰。她竟撑着来上班,谁也劝不住。这事,好人好事表扬过,通迅报道也专门提到过。后来,听同事说透才知真正的缘由。她所在的柜组有几十家供货商,逢年过节,都要争地盘,出新品,千方百计托门子通关系,此外,还要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给柜长提成。一季忙下来,柜长能有三四万进帐。要是在家坐月子,谁还买她的帐,那钱岂不钻了别人腰包了。
还有一种,恰巧这时两口儿拌嘴,家里呆不住,就到班上来了。可以称之为避难型。
版权声明:本文由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