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中国

吃在中国

审判独立杂文2026-01-19 07:04:52
中国以饮食文化兴盛而自诩,饮食文化发达的根本原因,说穿了就是一个“吃”字,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乃是历代先人能吃、会吃、敢吃和狂吃的结果。看改革开放多年后的今天,腰包逐渐鼓起来的国人,在“吃”方面所下的工
中国以饮食文化兴盛而自诩,饮食文化发达的根本原因,说穿了就是一个“吃”字,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乃是历代先人能吃、会吃、敢吃和狂吃的结果。看改革开放多年后的今天,腰包逐渐鼓起来的国人,在“吃”方面所下的工夫,更是锦上添花、惊世骇俗!
这也难怪,在中国的乡村,最悠扬悦耳的是中午傍晚呼儿唤女的“吃饭喽”的吆喝声,在大小宴会上最殷切诚恳的是主人不停招呼客人“吃菜呀”的敦促声。一日三餐的吃饭仅为果腹之需,平淡无奇。倘要吃出点名堂吃出些风光,当然还需要巧立名目寻找理由,于是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过年吃团圆饭,在中国许多地方和省市,都有过“吃新节”的习惯,因时下正是许多的谷物蔬菜瓜果成熟之际,为表示庆祝或祈盼丰收,就杀猪宰羊、走亲串友,好不热闹。老家没有“吃新节”的传统,怎么办呢?总不能光看人家大吃大喝呀,于是老祖宗想出了个好点子,我们就过“夏至节”吧,时令和“吃新节”基本同步,热闹程度和吃喝规格仅次于过年,哈哈,好点子,佩服!初一到十五,天天都是过年,要吃它个天昏地暗!元旦节、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只要是节都得吃好,时髦的母亲节和父亲节更是表示孝心的好机会,自然不会错过。自己的节日是正吃,别人的节日是沾光吃,大家的节日是隆重吃;新居落成吃乔迁酒,婴儿足月是吃满月酒,小孩升学是吃升学酒,出门远行吃饯别酒,业成归来吃庆功酒,结婚嫁娶吃喜酒,盖棺入土吃丧酒……商务礼仪更是离不开吃,三杯下肚,什么话都好说,什么事情都好办。吃吃吃,吃出了红白之分,吃出了冷热之别,吃出了烫涮之殊,吃出了生熟之异;吃出了炒爆溜煎烤脍炖蒸煮的百花齐放,吃出了酸甜麻辣咸苦鲜烫的万紫千红;吃出了八大菜系的赫赫威名,吃出了满汉全席的精品荟萃,吃出了中西合璧的空前而不绝后。花样要翻新,品种更需要开发拓展,先吃家禽,后吃水产,再吃珍禽异兽生猛海鲜,最后越吃越怪异,越吃越玄乎,吃猫吃老鼠吃青蛙吃昆虫吃蛇吃蚯蚓吃蚂蚁……最奢华的莫过于吃人体盛宴,最残忍的莫过于吃活猴脑,最恶心的莫过于吃肉蛆,最壮烈的莫过于吃河豚,最惨无人道的莫过于网络流传的有台商吃婴儿汤……
中国人好吃,不仅表现在对食物的贪恋上,或许越吃牙齿越锋利,越吃胃口越大的缘故,某些人对那些本不能够吃的东西一律照吃不误,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也。打桥牌的吃赢墩,下围棋的吃大龙吃小龙,“电老虎”吃电力,地痞流氓吃黑钱,贪官污吏吃公款,邪恶交警吃公路,黑心老板吃血汗,卑劣法官吃完原告吃被告……以上之吃,无论是正吃还是歪吃,还是红吃白吃,终归是主动的吃。而有些吃,则是不愿意吃而不得不吃,如清洁工吃灰尘,打架斗殴叫吃刀子,犯法了吃官司,犯死罪的叫吃枪子儿……
吃,在中国,似乎是无所不能无所不胜的了,再坚硬再毒烈的东西,通通可以一吃了之。但真正让人叹为观止的还不仅于此,而更在于因贪得无厌走火入魔而成疯狂之态,竟连虚无而抽象的东西也要大吃特吃。遭遇挫折叫“吃一堑长一智”,碰钉子叫“吃了苦头”,得好处讨便宜叫“吃了甜头”,情场失意生妒忌叫“吃醋”,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叫“吃得开”,领导青睐叫“吃香”,事情难办叫“吃力”,事情办妥当叫“吃了定心丸”,寻人不见办事不成叫“吃了闭门羹”,惹了麻烦叫“吃不了兜着走”,说话行事不可理喻叫“吃错了药”,捉摸不定叫“吃不准”,胆量过人叫“吃了熊心豹子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文件叫“吃透政策”,贪婪过度叫“吃人不吐骨头”。此外,书也可以吃,叫“啃书本”,就像吃肉时啃骨头一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色亦可以吃,“秀色可餐”是一种文绉绉的吃法,“癞蛤蟆吃到了天鹅肉”则是一中令人垂涎欲滴牙根痒痒的吃法,男人泡女人是“吃豆腐”,男人被女人泡则是“吃软饭”。
国人见面总喜欢以一句“吃了没有”作为开场白,客人走的时候总习惯以一句“吃了再走吧”来挽留,人们常常把胃当成了饭桶,也许大多数中国人都有胃病应该和吃有必然的联系,能不能吃都要吃,该不该吃也敢吃,恨不得狮子大张口,不吃个精光绝不罢休,只不过在滥捕滥杀滥采滥伐,穷吃饿吃疯吃狂吃,吃得山穷水尽日月无光之时,又吃什么呢?解决后顾之忧的良方妙策早已有人构思,曰:吃西北风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