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鹿”看“蒙牛”

从“三鹿”看“蒙牛”

襻带杂文2025-04-12 13:07:46
有眼光的奉献犹如有眼界的努力,就好像有正确的战略犹如已经在战术上占据了优势,但是许多的人却都是鼠目寸光的,目光短浅的。当你对一个人好,你往往非常迫切的想要对方马上就反过来对你好,想要对方把自己的付出给
有眼光的奉献犹如有眼界的努力,就好像有正确的战略犹如已经在战术上占据了优势,但是许多的人却都是鼠目寸光的,目光短浅的。
当你对一个人好,你往往非常迫切的想要对方马上就反过来对你好,想要对方把自己的付出给投射在与你交往的言行举止上面,想要自己的付出马上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好像一个男孩子对一个女孩子千依百顺的时候,恨不得女孩子能够马上答应成为自己的女朋友;就好像你给了某个人一个苹果,你恨不得对方能够马上拿出一串葡萄与你交换;就好像你帮忙了同事的一个忙,你就每天都在心里惦挂着、观察着、试探着对方在你需要帮忙的时候,会不会对你伸出援助之手,因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许多这样的人都病了,患上了呓语症,每时每刻无不在质问着这个现实的世界,为什么我的无私付出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为什么我无私锲而不舍的精神却还是感动不了对方?为什么我的无私赠予却得不到对等的收获?为什么我的无私援助却得不到同事的酬谢?可这样的行为却是可笑的,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是美国的伊拉克政策,老强调自己进军伊拉克的动机纯属是人道主义行为,可是在伊拉克的政局稳定而石油方向不确定的情况下,却迟迟不肯撤军,于是这样的人和国家久而久之,就从无私之中脱离出来。从而进入了自私的行列。
当你对一件事进行努力的时候,你往往迫不及待的要在自己的努力当中看到成果,可是我们必须得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我们在付出和做出什么,我们往往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付出的积累,在这个原则上,我们心急不得,慌乱不得,就好像你背一个英语单词,当你背了10遍以后都没能够把单词给记住,因而我们可以这样说,你这10次的付出都是失败的,因为你最终的成功是能够把这个单词给记住,但是在这个时候如果你因为感到困难和挫折就放弃了,那么你就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失败,但是只要你沉住气继续锲而不舍的背下去,说不定你第11次就把这个单词给永远的牢牢记住了,你就是成功了。所以,这前面的10遍失败就不算得上是失败,只能说是一种积累,因此,在做事业的过程当中其实也一样,在你求职应聘的时候也一样,在你追求一个女孩子的时候也没有差别,甚至和你吃饭也是一样的。
因为马云在听到权威人士说互联网没有发展的时候,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也就没有现在的阿里巴巴和淘宝;你在求职应聘遭受无数白眼的时候,如果你放弃了,那么你可能也就永远失业了;而你在吃饭的时候,如果没有前面几碗饭的进入,你是绝对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
大家要清楚这样的一个现实,如果李嘉诚是用这样一种即时付出就要求回报的心态来办长江实业的,那么还会出现“汕头大学”和“李嘉诚医院”吗?如果李嘉诚是用这样的一种胸怀来操作香港房地产的,那么还有后来“长江实业”的出现吗?再次,同样是发生在“三聚氰胺”的乱局当中,为什么“三鹿”最后会难以逃脱被收购的厄运?而像蒙牛这样的企业却能够绕过这样的一场风波,显然这样的一种结果不一定都和牛根生有关,但是绝对和“老牛基金”和“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息息相关,和“身系百万奶农”息息相关,因为蒙牛已经不再单纯是牛根生的蒙牛,而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蒙牛,是千万贫困人家的蒙牛,而“三鹿”的失败恰恰在于败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战略上,甚至是败在想要“一分耕耘,两分收获”上面。
所以,为人是如此,做事是如此,办企业更是如此,不要对自己的付出和奉献耿耿于怀,对于自己为他人为社会的付出要忘得一干二净,对于别人和社会对自己付出和奉献要牢记于心,然后,在与他人、社会同命运的时候,别忘了要“锲而不舍”的贯彻和努力,不可半途而废,这样,你才有可能走得更远,行得更稳。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