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文语君

纪念中文语君

治乱安危杂文2025-07-09 13:40:37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1月26日,就是上任伊始的教育部长袁贵仁先生在刚刚结束的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上,发表2010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使2010年成为教育改革年讲话过后没几天,我独自在教室临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1月26日,就是上任伊始的教育部长袁贵仁先生在刚刚结束的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上,发表2010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使2010年成为教育改革年讲话过后没几天,我独自在教室临考,一位同事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中国的语文写了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告诉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先生从小就对中国的语言文字独有情钟,再说了,中文语君眼看就要与先生说再见了。”
这是我所知道的,凡我所写的文章与所教的语文,大概是因为偏怪奇特,不伦不类之故罢,发表的一向甚为稀少,但赞同的却越来越多。然而,在这样艰难的创作与教学中,我毅然看中的还是中语文君。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的必要了,这虽然与上海几家高校的自主考试毫不相干,但对于从事中华语文工作者,却大抵只能如是而已。倘使我能相信真的有所谓的舆论呼告,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觉得所住的并非一个文明的现代化的时代。几千年的文化长河,流淌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借事抒怀,是必须在镇定之后的。而此后几所所谓著名高校教授的奇谈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出离冷静了。我将深味这非人文的浓黑的悲凉,以我最大的哀叹显示于非文明的时代,使它们快意于我的愁苦,就将这作为中华文化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去的中文语君的灵前。
 二
 真的中文,敢于直面物质的冲击,敢于正视教育的肢解。这是怎样的孤独者与自豪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理论设计,以科技的进步,来洗涤文化的旧迹,仅使留下古国苍白的记忆和残羸的身躯。在这苍白的记忆和残羸的身躯中,又给人以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丰富而舒适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时代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时代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寄托着全民教育之期望的袁贵仁部长的上任已快两个月了,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在这次上海几家高校的自主选拔考试之中,语文是我的职业。职业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犹豫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尊敬与悲哀。她不是我从事了近三十年的一项糊口的职业,而是为了一个伟大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全人类文化精魂所在、失而不可再得的珍贵财富。
她的名号第一次为世人所识,也不知是上古的何年何月了,但自我及众多的华夏生命出生的那一天起,她的芳名就深深地印在了一代代亿万生命的大脑与骨髓。从远古的苍颉造字开始,到象形指示六书的发明,再到四书五经、《离骚》《史记》等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中,我们伟大而智慧的祖先,用她为我们创造出了多少人类少有的灿烂文化,寄寓了千万生命无穷无尽的哲思与文明,也滋养壮大了世上这个独一无二的历史悠久的民族,同时促进了一个又一个野蛮、落后的氏族部落及整个世界文明大力地向着美好的明天一步步前行。凝炼而动人的词语,多变却美好的句式,传神又入微的表述,和谐更优美的音韵,博大而精深的思想与文化,为何一夜间就消失殆尽,沦落到了无人理弄的地步?早些时,我曾听说,高校放弃了大学语文一科,取而代之的是那忽如一夜洋花开,马上便如日中天,受到百般宠爱的外国诸文。每当看到学、硕、博士写出的不通文理的论文时,我的心便有无限的哀叹,黯然至于泣下。好在,天不绝文,高中以下阶段的教育还不至于把她彻底抛弃,但慢慢的,她艳丽的容貌却很少能登上大雅之堂,国内好多著名高校的录取,更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特别是这次,让我对上海的文化产生了这样那样的怀疑。总之,在我的记忆上,这一次好是彻底的永别了。

我在25号的上午,才知道上海六所高校进行的自主招生测试中,有四所高校或放弃了对理科生考察语文,或干脆规定全部考生仅测试数学和英语两科这样的天下奇闻。为了让世人清楚及为以后的中华教育史留下些美好的印记,我还是把它们一一记录于下,这六所所谓的著名大学便是: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东华大学。如果说同济、东华、华东理工,那我是清楚的,以理科为主的嘛,以发展经济为重点的国人向来如是,本无什么大惊小怪的;而以传承文化、培养人师、研究语言为主的华师大、上财大和上外亦居然如是,则让吾生大惑不解了。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的教育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自贱自残到如此地步。况且始终美妙、大方、端庄、优雅无比如的中语文君,更何至于无端地在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富丽堂皇的门前失神抽泣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一位高校招办老师“不考语文是为了给考生减负”的科学解释。还有几份重制的试题,而且又证明着这不是一般的疏忽,简直是阉割,因为这是指挥着教育改革方向的高考,正在选拔着国家未来的有用之才。
但我们的《教育法》就有令,“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但我们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经济,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教育,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语文呵,语文呵!不在语文中爆发,就在语文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话要说。
我们的教育,自从建国以来,就是一路跛着脚,带着道道伤痕,左一瘸,右一拐走来的。先是取消了私立大学,后是工农兵进驻学校,再是推荐上大学;改革开放没几年,大学生不如了臭皮匠,不久后便是高校胡乱合并,再是大学扩召,研究生扩召,马上便是教育高额收费,之后来了个前所未有的教育产业化,再还有高初中频频课改,“减负”、“择校”、“公参民办”……这还不够,高校官本位,大学学术参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高考加分,最后直到教育成为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几十亿公民头上的一座最沉重的大山,让你欲哭无泪,想弃不能。于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