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叫啸杂文2025-03-18 00:31:30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说苑.建本》)

注释:
(1)晋平公,名彪,春秋时晋国国君。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名旷。
(2)“年”,年龄。
(3)“恐已暮矣”,“已”,副词,已经。“暮”,晚。“矣”,语气词,表示已经形成的情况。
(4)“何不炳烛乎”,“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乎”,语气词,呢,和“何”字相呼应,表示反问语气。
(5)“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安”,哪儿,哪里。“戏”,戏弄,嘲弄。“其”,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代“人臣”,作定语。
(6)“盲臣”,师旷是盲乐师。,所以自称盲臣。
(7)“阳”,日光。
(8)“孰与昧行乎”,和昏昧地行动相比较怎么样呢?“昧”,昏暗,昏昧。
(9)“善哉”,“哉”,语气词,啊,表示感叹语气。

译文: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
“我年龄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怎么不点燃蜡烛呢?”师旷回答说:
“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晋平公说。
“盲臣怎么敢戏弄自己的君王呢?我听说这样的事,少年时喜欢学习,如同早晨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如同中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如同点燃蜡烛的光亮。点燃蜡烛之明和昏昧地行动相比较怎么样呢?”师旷说。
“(说得)好啊!”晋平公说。

简析:
这段文章,师旷用“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回答了晋平公“欲学,恐已暮矣”的提问。表现了师旷赞扬和崇尚终生学习的思想以及他回答问题的巧妙艺术。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