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良心

正义的良心

益人神智杂文2025-10-24 04:44:55
吕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四十年了。如今,已经很少有人提起他了。我曾经问过家乡的一些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自然也就不知道他的生平事迹了。上周,我们几位文学爱好者谈及近期采风地
吕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四十年了。如今,已经很少有人提起他了。我曾经问过家乡的一些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自然也就不知道他的生平事迹了。上周,我们几位文学爱好者谈及近期采风地点的时候,我讲到了仁和集镇,讲到了新何庄(现在叫吴庄),讲到了吕荧。他们(她们)听完我的讲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致决定要去吴庄看看。
我到过吴庄,也向吴庄人打听过吕荧的事情。这些朴实的农民大多不知道吕荧是谁。因为吕荧不姓吕,他的原名叫何佶。但是,在吴庄当地的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印象中,何佶的名声似乎还没有其父何葛民的名声大。在天长市原政协主席夏锡生先生《千秋人物——天长何氏父子俩》一文中,是这样介绍何葛民的:“何葛民,清末秀才,曾在金陵等大学任过教,一代名儒,知识渊博,思想新颖,深受乡人敬仰。”我的外祖父周福堂老先生也曾在我面前提到过何葛民的大名,并且把他与铜城状元戴兰芬等人的才华相提并论了。其实,何葛民的儿子何佶的名声远在其父之上。因为何葛民闻名乡里,而其子何佶即吕荧由于外出求学较早,后由于种种原因很少返乡,所以家乡的老百姓对吕荧并不熟悉。吕荧的名声是与其才华比翼双飞的。吕荧自幼受其父熏陶,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慧,解放后成为北大最年轻的教授,也是全国著名的美学家、文学家、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曾任贵州大学、台湾师范学院、山东大学教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是美学讨论中“主观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美是观念”的主张。我不是美学研究者,不懂得吕荧先生美学的深意。但是,从他坎坷不平的短暂人生故事里,我可以看出吕荧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正义的良心。这种难能可贵的正义的良心,在为胡风辩护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到了似乎不识时务的地步。但是,至今想起,仍觉难能可贵。
让我们记住1955年5月25日这个不平常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文联主席团和作家协会主席团召开联席扩大会议。郭沫若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他的题为《请依法处理胡风》,第一次向人们透露出胡风等人已经遭受的结局,第一次向人们透露出即将全面开展的“肃反”运动的信息。到会的700多人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出对郭沫若讲话的欢迎,700多人举手通过了把胡风开除出文联和作协、并依法惩处他的决议。接着,有20几位代表发言,异口同声重复着报上的语言、郭沫若的建议。在这700人中,也包括吕荧。将胡风等一下子打成反党、反革命集团,吕荧忿忿不平。他坐到了郭沫若、周扬的中间,对着话筒,振振有辞地说,“胡风不是政治问题,是认识问题,不能说他是反……”他的话未完,会场顿时一阵喧哗,谁也不会想到,时到如今,他还会站出来说出这样的话,和他平时的少言寡语,判若两人。人们更多的是气愤夹杂着惊奇,这样一个神圣、严肃的会上,怎么能容忍他说出这样的话,明目张胆为一个全国声讨的反革命集团头子鸣冤叫屈。不等吕荧再往下说,便有人跑了过来,在此起彼伏的斥责声中,吕荧被带下台去。
因为为胡风辩护,暂时未上逮捕名单的吕荧,随即被带回家中,从此不让他出门,软禁一年后,才恢复行动自由。美,是不容玷污的。为了真理,为了美,为了心中的价值天平,吕荧不识时务,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成为第一个为胡风公开辩护的人。在那个知识分子明哲保身,甚至互相践踏的灰暗时代,吕荧的那一次振振有词,无疑为知识分子挽回了面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传承做出了贡献。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外面孱弱,对人随和谦逊,说话矜持客气的学者,伟岸的一面,英武的一面。这伟岸英武不是外貌上的,也不是声音的宏亮,气势的磅礴,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正义感的自然流露。这是吕荧纯粹的正义的良心所致。其实,他对胡风,他有自己的批评,认为他“性格有些缺点,文章晦涩难懂,读者感到吃力”。即使是胡风的美学思想,他也曾经与之进行过激烈的争辩。但在所有人的公开发言都在顺应“批判”路线时,他却主动站了出来,为胡风说话。虽然,这样的流露,并不是以雄壮的方式进行的,相反还有些畏畏缩缩的样子。有资料上说,当天的会议上,第一个为“反革命”胡风辩护时,吕荧有些结结巴巴,面色灰白,满脸淌着汗。当受到众人呵斥批评时,他只是小声嘟囔着。
但这种畏畏缩缩的发言,却是那段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难能可贵的正义之举。它犹如暗夜里点燃的一盏明灯,它犹如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扑火流萤。它成为了美的一种奇异的表现形式。吕荧终生研究美学,终生追求美,至死不渝。吕荧死了,很悲惨地死了。他死时身上没有任何旗帜,身旁没有任何鲜花,只是贴胸上衣的口袋里放着一朵被他赞为“真美”的揉皱了的茨菰花,伴着他这个被更加揉皱了的深藏着一颗真美的心灵的躯壳,裹进芦席,埋入泥土。他再也无法看到他为之辩护的胡风后来终于平反出狱了。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于1979年5月31日作出的《关于吕荧同志被收容强制劳动问题的复查结论》说:“……吕荧同志在林彪、‘四人帮’干扰和破坏下,于1969年3月5日在清河农场含冤病亡,现撤销原收容吕荧同志强制劳动的决定,推倒一切不实之词,予以平反,恢复政治名誉。”
吕荧死了,但是,他的小说,他的诗歌,他的论著和译作犹然健在。他的美学思想和人格魅力,特别是一个真正文人的正义良心还在。所以,家乡人不应该忘记它。正如天长市原政协主席夏锡生先生所言:“这里要强调的是天长西何庄出了“天长何氏三兄弟”,其中何仿的一曲《茉莉花》唱响了全世界。而天长东何庄出现的“天长何氏父子俩”,为社会文明进步所作出的奉献精神,今人却知之甚少,宣传得更少,东何庄的“何氏父子俩”身上有那么多优良传统,作为“何氏父子俩”故乡的今人,尤应珍惜,让它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教化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盼望夏锡生先生的愿望早日变成现实,但愿正义的良心永不泯灭,直到永远。在此引用吕荧父亲何葛民乡试夺魁文章《国耻》中的最后两句话,结束本文:“什么叫做知耻,心耳相连叫做知耻;什么叫做不知耻,光有耳朵没有心,叫做不知耻。读者诸君,都是爱国的,快把这个“耻”字,细细地讲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