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与“刀客”

林则徐与“刀客”

怜察杂文2025-04-01 13:40:26
说林则徐虎门销烟,销毁洋鬼子鸦片两万一千八百二十三箱,这是有史可稽的事实,我想不会有人擂桌子表示不服的。说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则似乎有点眉毛胡子一把抓之嫌。中国某些文章上,这种眉毛胡子
说林则徐虎门销烟,销毁洋鬼子鸦片两万一千八百二十三箱,这是有史可稽的事实,我想不会有人擂桌子表示不服的。说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则似乎有点眉毛胡子一把抓之嫌。中国某些文章上,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层出不穷,何足怪哉!把一个历史的真人实物,一捧就捧到九十九层青天为玉皇大帝盖瓦,一踏就踏到九十九层地狱替阎王老爷挖煤,是达官贵人翻掌为云,覆掌为雨的流氓伎俩。
林则徐在近代史上,做过宏扬民族正气的事,这谁也抹煞不了。但在另一方面,却是戕戮反清义士的千古罪人,在他晚年拘捕陕西一带“刀客”便是其例。
所谓“刀客”,指嘉庆以后,西安,同州,凤翔,乾州等地破了产、因而铤而走险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主要以成群结伙的形式活动,但一遇农民起义、回民起义,便有组织地遥相呼应。因为他们的身上常带佩刀,以刀为枪,啸众聚林,抢掠豪强恶霸,攻州占衙,令官府深以为患,“不特兵役避其凶锋,即州县营员,亦不免望而却步。”(《林则徐集奏稿》)所以,满州统治者又诬之曰“刀匪”。“刀匪”是匪不是匪,并不靠统治者说了算,盖从狗嘴里吐出来的绝对不是象牙。我们了解一下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便一目了然了。李元春在《上护院杨至党大人言救荒书》中说:
“饥民流徙满路,或有缢树、赴水、投崖而死者。其未徙之众,有阖门坐待饥者杀者,有煮食干瓜皮,辣菜而卒无以逃生者,其中鬻妻,鬻子女,弃婴儿者,殆不可胜数。”
林则徐《答署蒲城令沈明府书》,也说:
“满地扬尘,无处可以挥锄秉耒。”
百姓卖妻卖女,流徙他乡,不能流徙他的,就变着花样自杀。这样一个饿殍遍野的社会,和这样一个腐朽糜烂的老大政府,居然还不准人家革命,讲得通吗?
林则徐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镇压“刀客”为务的。——他也跳不出“不准入家革命”的思想怪圈。朝廷想借重他的威望,消除饥荒带来的隐患,但他清楚地认识到,光靠威望,无论如何难以成大事。因此在他奉旨赴命的途中,旋即就变成“林则急”了,迫不急待写信给沈明府“严拿严办,辟以止辟,在荒年尤不宜宽”,并制造和推广洋式炸弹,准备大干一番。几个月后,即从一八四六年年底的”政务汇表”来看,他确是大干了一番,据他自己奏稿中声称,共拘捕“刀客”达一百四十六人。一百四十六人,都是求生不能、求死易得的无辜乡民,他们何罪何衍,要遭此缧绁之灾?林则徐在给朋友戴间孙的信中,竟还不过瘾地说:“归来头白,更何能为。”其实,他还真能为哩。
一百四十六人的数目,固不算大,但“刀客”的总数目,也并不大。它还没有形成一股强大的农民武装力量,便被扼死在摇篮中了。直接导致这场革命失败的魁首林则徐,怎么能够誉为“民族英雄”呢?那些“刀客”和“刀客”的亲人们会怎么想呢?如果双手沾满自己同胞鲜血的刽子手,竟也不分清红皂白、胡子眉毛一把抓抓为“民族英雄”,那李鸿章该是什么雄?袁世凯该是什么雄?汪精卫又该是什么雄?孙中山先生谈三民主义的时候,说:
“中华民族者,世界最古之民族,世界最大之民族,亦世界最文明而最大同化力之民族也!然此庞然一大民族则有之,而民族主义则向所未有也!”
民族主义之大前提尚“向所未有”,又遑论民族英雄呢?民族英雄岂是伸手可及的。在这上面,充其量林则徐只是满清之下的皇族英雄。他替满清帝国逐东逐西,屠杀人民的“功迹”,不是随便靠石灰所能销毁的。
本来可以铸成一流的人杰、完成一流的人格,却被自己脑袋里的封建忠君思想断送了。在林则徐生命的最后环节,没能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是何等的悲哀!他最后以死在去镇压天地会的道路上收场,他没有终其初衷做林则徐第一,却扮演了岳飞第二。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