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捍卫粤语”

有感于“捍卫粤语”

谭说杂文2025-03-28 06:36:28
忽闻昨日,香港与广州两地分别有民众集会游行,要求中国政府保护粤语。据说,游行之人沿途高叫“粤语万岁!”集会过程,甚至引起警民冲突。发生这种激烈事件,实在让人遗憾。查阅了相关报道,我有话要说。从网上得知
忽闻昨日,香港与广州两地分别有民众集会游行,要求中国政府保护粤语。据说,游行之人沿途高叫“粤语万岁!”集会过程,甚至引起警民冲突。发生这种激烈事件,实在让人遗憾。
查阅了相关报道,我有话要说。
从网上得知,此事原因是“上个月初,一名广州市政协委员向广州市长万庆良建议,把广州电视台的综合频道或新闻频道,改为以普通话为基本播音用语的节目频道,或在这两个频道的主时段中用普通话播出,以适应今年11月前往广州参加亚运会和旅游的国内外宾客语言环境的需要。有关建议引起广州市民极大关注,上星期日下午,就有数百名广州市民聚集在广州市天河区,参加‘撑粤语’集会,不满当局有意推普废粤。”
时下,中国民主进程发展迅速,各种思想共生并存。遇到新的社会变革举措,常常引起各界争论,本已司空见惯,并不稀奇。问题是好端端的一个提议,怎么突然就成了“推普废粤”?难道汉语方言只有“粤语”一家?“七大方言”之中,包括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等等。看看当今天下,能像“粤方言”一家独尊,享受政府媒体方言播报新闻的又有几个?
我们不妨追根溯源,看看当初为什么会出现粤语节目与普通话播报并存局面。改革开放之初,大量的外地人才进入广州、深圳一带,笔者作为其中一员,当时听见遍地讲粤语,就如到了外国,工作生活各方面交流都很感到困难。当时能讲粤语的人,就会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其中不少当地人,骨子里分明满是不屑于讲北方方言者的落后与愚昧。好在车站、机场、码头等公众场合的广播里经常双语并行,后来情况才稍微好一些。近年来,随着两地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两地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普通话逐渐成为交流的主体,有力地促进了广州、深圳的进一步开放,形成了现代城市的活力。如今,两地的本土居民基本都能够双语并行。生活工作之中,喜欢讲普通话者当然不会去讲粤语,喜欢讲粤语者自然很少说普通话,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本也无可厚非。相对而言,这些年粤语已经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支流化。应该看到,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说明广东经济已经走出狭隘的“小圈子”,从经济与文化结合的深度融入了时代。
所以,此次保护粤语游行,凸显出某些人的文化虚荣与文化无知。好像有人提议在媒体上取消粤语广播,就会从此取消某些讲粤语者的身份特权,能讲粤语者因此就将不再拥有某种地缘的优势,所以,他们非要游行来捍卫不可。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就不能不让人怀疑某些人的别有用心。据媒体讲,香港此次活动的网上召集人蔡淑芳表示,“香港未见有普通话取代广东话的情况,但担心大陆以普通话取代广东话,其他地方方言例如新疆、西藏等地方语言,也会因而消失,因此声援大陆的行动。”在这里,我想指出的是,蔡淑芳女士的话语有一个明显的谬误,那就是无知到了捍卫“粤方言”,却不知道什么叫做方言的地步了!方言之为方言的前提,必须是说出来不同语调,写出来是同一种文字。藏语是一个语种,不是汉语的一种方言,因为它有自己独立的语言文字;新疆那里的人种族很多,汉族人说的是融进地域特色的北方方言;而各少数民族的人讲的是自己民族的语言,如维吾尔族语言等等,并不是汉语方言。再说,根本不存在一种所谓“新疆的地方语言”。看来,某些游行人士讲话言不由衷,其目的值得深思。
我很佩服澳门中华教育会副会长刘羡冰的意见。粤语的使用历史悠久,相信不论政府有没有粤语播报,普通话都难以取代粤语在广东一带的地位。弱化或消灭粤语更是不可能。“粤语万岁”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社会应该有的常识。走进大江南北各个省份,总体而言,方言节目并不多见,而且许多时候,坚持一段时间,观众就很寥寥,极难持久。
从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利益来讲,推广普通话功不可没,推广普通话势在必行。同时,一个水系,一个语系;千山万水,自然也就千“言”万“语”。在此,我联想到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经常打着保护国粹的旗号,使某些落后陈腐的东西甚嚣尘上,从而妄想“永垂不朽”,很想忠告一句——
顺应时代发展,最好不要人为地想“万岁”!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