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醉于潮剧,徜徉于艺术
我从没到剧院去看过歌剧或话剧,但我却看过潮剧。潮剧,顾名思义就是潮汕戏剧,深受潮汕地区人民的喜爱。作为潮汕地区的人,我又怎能不看潮剧?从小,潮剧的一颦一笑便留在我的记忆中然而最近一次看潮剧,是在过年前
我从没到剧院去看过歌剧或话剧,但我却看过潮剧。潮剧,顾名思义就是潮汕戏剧,深受潮汕地区人民的喜爱。作为潮汕地区的人,我又怎能不看潮剧?从小,潮剧的一颦一笑便留在我的记忆中然而最近一次看潮剧,是在过年前的一两个星期。那时刚放寒假不多久,妈妈便告诉我外婆村里请人来唱戏,我还悠闲着,便自个儿搭车回去看了。
白天刚回到时,戏台子已经搭好了幕布红通通的,装饰布局的背景布色彩缤纷,舞台靠后还有阶梯。之前我看着水泥台宽阔得很,还晒着谷子呢!人们在不大的广场另一头又搭了棚,里面安放着被“请”来的“老爷”,是让“他”来“看戏”的。许多的高木桌子上摆着各家村民拿来祭拜的供品,香火袅袅。我便跟着熟门熟路的外婆在人群中穿梭,这里点香烛,那里拜拜“老爷”,不亦乐乎。
晚饭后,我与表兄弟姐妹率先搬好椅子,去广场上坐等开戏。
戏台子两旁的大音箱在播之前唱戏的段子,幕布还未开,就已经十分热闹了,人陆陆续续地坐满了六七排。
忽然,空放的段子停下了,接着又一阵敲锣打鼓和乐声欢乐地交织着,,大家都赶紧坐好——看来要开始了。
因为潮剧用闽南语演绎,舞台一侧会有电子屏幕显示台词供大家理解一些晦涩的语句,也作报幕用。
电子屏幕“报完”今日所表演剧情名称又会显示第一回的题目。
又一阵敲锣打鼓,幕布徐徐拉开。那小生年轻俊秀,声音柔和,姿态优美。小生上京赶考路途遥远,只见他从阶梯上优雅迈下便从老家到达京城,令我诧异不已,但他的真是演技是我们感到真实。但我们都喜欢丑角。丑角脸涂白粉,男子扮相,略丑,声音又大又难听。但他那笨拙的姿态,满口献殷勤又愚蠢,偶尔走路踉跄而倒,是全场观众捧腹大笑。丑角牺牲自己娱乐大家,也着实令人敬佩。看着看着,我不由得向后台望了一下,一些中年人各守自己的乐器,投入地演奏者,但合作得天衣无缝,可见他们功底之深。刚才跋涉的小生正休息着喝水;有一位花旦似乎已有小孩,两个花旦正逗着那刚会走路的小孩玩玩具小汽车。她们精致的妆容在夜色中特别醒目。
大多数人都边看戏边看电子屏幕的台词,入神地投入在剧中。霎时戏中风雨大作,鼓点急促起来,唢呐的风声有力的拍打着我们的耳膜。台上的人物摇晃着,在“风雨”中艰难地行进。观众们都睁大了眼,关切地注视着,生怕暴风雨刮倒了那贫寒书生,我的心也被揪了起来。不一会儿,风雨离去了,鼓点舒缓着,扬琴声音似路边小草上的露珠,轻巧快乐,唢呐声音高亢但也如和煦风扑来。书生似乎已湿了衣裳,沾了泥土,艰难向梦想行去……
戏还刚演到一半,就已经八九点了,我们在大人的催促下只好依依不舍地回去,先前在戏台前打闹的调皮小鬼也被大人拉回去准备睡觉了。乡村的人们总习惯早睡。路过广场另一头的棚,隐约还有几点香火,煤油灯在里面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映照着“老爷”微笑的五彩的面庞。想到那“老爷”正在“看戏”,心中总是有些阴森森的,便快步跟着人群走去。
最后一天看完戏时,演员们都准备出发了,大包小包放在阶梯上,他们也演得特别好,是要回家了吧?
看到一半回家去。将近十点时像往常一样仍听得到戏曲的声音,我总想着广场上还有人在看戏吗?大家都回去了怎么办?总想再奔到广场去看看,或许没了观众抑或还有。不想让演员失望而疲惫地演无人观看的戏。没人看了,戏还是会演下去直到结束的。
最后一次演完戏,似乎听到了悠远而绵长的打更声,而且越来越近。跑到阳台一看,一队人整齐走着,中间有人抬着那令我发悚的“老爷”像,我害怕它那神秘的、五彩的笑脸。原来不是打更声,因为以前都没有,是一个队伍中的人拿着小锣在敲,似乎要让全村人知道什么。他们疲倦而缓缓走着,我不知道他们要去哪儿。第二天问大人才知道,那是请“老爷”来“看完戏”还要将“老爷”送回它自己的祠堂去,“打更声”就是让大家知道“老爷”被送回去了。
如今想想,那“老爷”似乎是爱戏之人,但也许是“神”。也不可怕了,因为我与它一样,都曾沉醉在潮剧中。
潮剧一如乡野的美景,美好真切,总令人沉醉其中。是记忆中的宝贝
版权声明:本文由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