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齐鲁三种特色小吃

难忘齐鲁三种特色小吃

兵刀散文2025-05-03 02:16:31
想起零九年暑假的盛世花开齐鲁行,有几种小吃一直忘不掉。笔者鄙陋,这些小吃从来没有吃过,这些小吃的名字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些小吃不仅让我品食了美味,还让我这个一直和中文打交道的人认识了几个生僻字,从而也悟
想起零九年暑假的盛世花开齐鲁行,有几种小吃一直忘不掉。
笔者鄙陋,这些小吃从来没有吃过,这些小吃的名字都是第一次见到。
这些小吃不仅让我品食了美味,还让我这个一直和中文打交道的人认识了几个生僻字,从而也悟到了“学海无涯”的道理。这些收益,都得感谢施先生的邀请成行。
这三种小吃,第一个是糁。在临沂吃的。初到临沂时,看到不少饭店打着“糁”的招牌,竟然不识。后来,在金檀宾馆,终于吃到了,大快朵颐。鸡肉糁、羊肉糁各吃一碗,痛快淋漓,热气腾腾,香辣可口。
糁,音san,本音上声,方言中读阳平。临沂风味小吃。迄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礼记?内则》载:“糁,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一为饵,煎之”。今日临沂,糁这种吃食非常流行,多用鸡肉(或牛、羊肉)和麦仁、面粉、葱、姜、盐、胡椒粉、五香粉、香油、酱醋等原料,经多道工序制成,汤稠味浓,讲究“热、辣、香、肥”,无论在街边小摊还是在大酒店里都能喝上。
当年,华东战场上,陈毅老总在战争间隙,到临沂小店里吃糁与老百姓鱼水情深的故事家喻户晓。解放前,临沂城有8家糁铺,以黄家、刘家的鸡肉糁和陈玉山牛肉糁最负盛名。1946年,陈毅同志驻临沂时,曾是黄家糁铺的常客。目前,临沂市区糁铺已有数十家,上海、青岛等地开设了临沂糁馆。上海国际饭店和济南南郊宾馆分别聘请了临沂的制糁技师,使糁登上了大雅之堂。
糁,又名“肉粥”,工艺精细复杂,《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糁”的记载。糁流行于鲁、豫、苏、皖四省交界的很多地方,现为当地百姓的平常早餐。
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清康熙年间《沂州志?秩》所列16种品中有“糁食”。相传糁是古代西域人的早餐饮料,唐朝传入内地。糁汤尤其以临沂、济宁、徐州、济南、枣庄等地为佳。
“糁”的名字与乾隆皇帝有关。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经过现在的郯城码头镇时,想品品当地的名吃,当地的官员就把这种味道独特的早餐献了上来,乾隆爷一尝,怎么从来没喝过如此可口的东西,随口问了一句:“这是啥(糁)?”地方官员忙点头:“这是啥(糁),这是啥(糁)。”因此,天子的随口一问就成了它现在的名字。
还有个传说,东晋时,一对穷困潦倒的外地夫妇逃荒来到临沂,当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看到他们非常可怜,就经常接济他们,夫妇二人非常感动,无以为报。有一次,王羲之病了,二人觉得报恩的机会来了,就把家中留着下蛋的惟一一只母鸡杀了做汤,并在汤里加了一些普通的驱寒中草药。本想把鸡煮得烂一些,可看火的丈夫睡着了,不想汤就煮了一整夜。第二天,看着煮得黑糊糊的鸡汤,妻子很生气,可家里又没有其它东西,只好把煮“糊”的鸡汤送给了王羲之。再说王羲之本来卧病在床,吃了中药病也略有起色,但口干舌苦,没有食欲,看着送来的鸡汤,又不好意思拂了人家的一番好意,就盛上一碗尝了尝,没想到这一喝,顿时神清气爽,病好了大半,一时兴起,随手提笔写下“米参”二字,到了后来,后人就把它称做糁。
糁的用肉,古代仅用牛、羊肉,传入内地后兼用鸡、鸭肉,后来汉族人又制作了猪肉糁。其中以鸡肉糁味道最佳。糁不仅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而且有祛风驱寒、开胃、利尿、止呕等效能。制糁一般经选料、制汤、成糁三步。主要用料以肉、麦米、葱、姜、五香粉、盐、面粉等。以鸡糁为例,通常以300碗糁为一制作单位,需用母鸡10只,麦米250克,葱750克,姜1500克,五香粉150克,盐750克,酱油1000克,胡椒粉150克,面粉5000克,味精120克,水及点碗用的香油、醋适量。制作时,将火攻至发响,加入鸡和麦米,熬煮3至4小时,到鸡煮熟时捞出,把葱、姜、盐、胡椒粉、五香、酱油放入盆碗中搅拌均匀,投入甑中,开锅后,将面粉加水调成糊状,入甑。再开锅,即成。饮用时,将味精放入搅拌。在碗中放熟鸡肉丝,用糁汤浇上,点上少许酱油和醋,便成了汤薄味浓的鸡肉糁。有的还加进砂仁、公丁香、陈皮、肉桂、紫豆(去皮)、八角茴、小茴、玉果、广桂、白芷、良姜、花椒等药料,以增加温脾健胃功能。
二是甏肉。在济宁,甏肉干饭,百吃不厌。
甏,beng音,去声。释义:瓮、坛子一类的器皿。甏肉,精选新鲜猪五花肉或里脊肉,以砂甏为器具,用木炭文火精心烹制而成的,猪肉色泽红亮,口感酥烂、清爽,肥而不腻,食者均感满口留香。干饭是选用优质大米在竹制蒸笼上蒸制的米饭,米粒晶莹透亮,似颗颗珍珠一般,口感清香甜爽。
甏肉,顾名思义,用甏盛放烹制的肉。甏肉起源,最早追溯于解放前夕,当时经营者以扁担挑着饭菜走街串巷,一头挑炭炉,一头挑饭,甏置于炭炉之上,此法可节约炭火,又使肉吃出一种别样风味。
现在的甏肉干饭,已经不仅局限在只有甏肉上了,又增添了几种特别的菜:“面筋肉丸”、“肉卷”、“豆腐块”、“鸡蛋”、“海带”等等,这既丰富发展了甏肉干饭,又更加适应了现代人的饮食习惯。甏肉,大块是一个显著特点,肉肥而不腻,口味虽然单纯而美不胜收。在各种美味汇集的今天,甏肉干饭仍然被极多数济宁人所钟爱,甏肉干饭也得到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济宁首屈一指的特色名吃。
三是焖子。在聊城东昌湖畔吃的。在东昌湖畔的游船做成的餐厅里,一边垂钓,一边静静地等待渔家老板把密制大鱼炖熟。垂钓的香饵,不识,询问,答“焖子”。
查查资料,是源于烟台的名吃。
焖,men,去声,释义:盖紧锅盖,用微火把饭菜煮熟。已有百年历史,由上等地瓜粉团制成焖子,凉透后切成小方丁,下锅两面煎至发黄,铲入盘内,浇上麻酱、蒜泥等佐料,热脆、香辣,风味独特。
相传一百多年前,有门氏两兄弟来烟台晒粉条,有一次刚将粉胚作好,遇上了连阴天,粉条晒不成,面胚要酸坏,情急之下,门氏兄弟将乡亲们请来用油煎粉胚,加蒜拌着吃,吃后异口同声说好吃,有风味。于是便帮门氏兄弟支锅立灶煎粉胚卖,人们都说好吃,但问此食品叫什么名,谁也说不出。其中一智者认为此品是门氏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