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山里的“小布达拉宫”

藏在深山里的“小布达拉宫”

揶揄散文2025-07-10 22:10:15
2013年3月27日中央电视台CCTV9记录频道播放了阳泉广播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大汖》,深深为精美的片头打动,遂耐心看了一集,结果竟为曲折的故事、淳朴的乡风、以及现代社会里还存在那样一个保留着原始农
2013年3月27日中央电视台CCTV9记录频道播放了阳泉广播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大汖》,深深为精美的片头打动,遂耐心看了一集,结果竟为曲折的故事、淳朴的乡风、以及现代社会里还存在那样一个保留着原始农耕文明的乡村所吸引,一口气在网上看完其余四集。《大汖》共分五集,依次是《过年》、《谷雨前后》、《夏天的故事》、《谷子黄了》、《大雪小雪又一年》。片子通过大汖一年四季的变换和老人们的生活劳作,展现了一种既亲切又遥远的生活场景,描摹出一幅纯粹古朴的自然情感,发掘出传统农耕文明的历史价值。按捺不住立刻想去探访古村的欲望,遂于清明小长假,去了山西盂县梁家寨这一个深藏在太行山腹地,远离城市喧嚣,至今还保存着原始风貌的古村落。
大汖古村位于盂县梁家寨乡,在盂县的城北,大约60多公里的路程。车出寿阳县城,沿214省道在蜿蜒的山区公路上一路向北,过藏山、滹沱河,行驶大约60余公里,来到梁家寨。适逢乡镇大集,中心小学的大戏台上晋剧演员粉墨登场,老少乡亲人来人往,商贩满街,吆喝声此起彼伏,一派闹市景象。好不容易驶过拥挤的街道,沿路标右转进入了大山之中,一条沙石小路很窄,仅能容一辆小车通行。车辆左拐右绕,山路越走越深,险要处都没法会车,正怀疑无路可走之时,眼前忽然一亮,不远的开阔处出现了影影绰绰的房屋……几位同伴激动地在这儿跳下车,纷纷举起相机照个不停。心中暗笑:出发前不做功课,不要以为已经到了大汖,这只是途中中岔口村的几间荒废的民居老屋,真正的大汖还在前面呢。呼唤起同伴,我们又匆匆上车赶路。车开始在崎岖的盘山小路上艰难的行驶,窄窄的沙石土路,一侧是嶙峋的山石,一侧是陡峭的悬崖,不时出现一个急转弯,就连俺这开车多年的“老司机”也暗自叫苦,好险啊!一行人坐在车里屏息无语,只听见马达的轰鸣声,车一直在山路上转来转去,就这样走了3、4公里,从梁家寨起约莫走了40多分钟后,突然向左一拐,在翻过一个巨石之后进入了一片空地,停在了一颗大槐树下,随之映入眼帘的便是层层叠叠的赭黄色房屋——到了,这就是大汖!
大汖村口有个小空地,边上还安装了几个健身器材,有一棵主干约三人合抱的千年古槐,树身上缠着“千年古树有求必应”的红布。古树对面是一个大王庙,一块红布上书“千年古村落,守望大汖人”。大王庙旁,村对面高处有个小晒场,从这儿能看到全村每家每户,是个摄影的好去处。从这里望去,整个古村依山建在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岩石上,依山就势,由下而上,层层叠加,参差错落,形成了独特别致的造型。村子里房屋老舍的每个房间,都由大小不等的石头和黄泥砌就,椽檐相接、密密麻麻,每个房舍都有一两孔黝黑的方窗,有的贴着窗花,有的人家挂着大红灯笼。全村自下而上有十多层,百十余幢房屋,错落有致,由四通八达的小巷衔接着每一个院落。房屋大多以石垒房和土坯房为主,多是二层的建筑,建筑材料全都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头垒壁,用地头的黄泥抹墙,木头搭顶再铺上青瓦。山村东进西收,松柏罩头,清泉绕村,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
村头古树下坐着几位老大爷,小聊几句,就从大槐树右侧拾级而上走进大汖村。四通八达的小巷全部用石板或石头铺成,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连接着每个院落,自然的布局,依势凿出来的沿阶小道,院院相通,户户相连。村子里的几个石碾,因为长期使用,摸上去有着光滑的蜡感。这个隐藏在北方深山的古村落,却有着江南式样的楼阁造型,雕梁画栋,门窗精美。古朴中透着沧桑的村落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步入其中,会让人产生一种迷宫般的感觉。
大汖村有四奇:一是房舍奇。大汖村的房舍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房屋都用石头垒成,除了平房还建有二层和三层楼房,整个村庄建在一个石坡上,房子又用石头垒成,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二是道路奇。大汖村的大小道路全部用石板或石头铺成,村民就地取材铺设了道路,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三是大树奇。大汖村是建在一整块巨石山上的村庄,树木很难生长,然而村口有一棵大槐树,树干三个成人也合抱不住,树龄少说也有五百年,因此大汖人也称“千年古树村”。四是石佛奇。大汖村里供奉着7尊佛像,有石雕的也有木雕的,村里的人说这7尊佛是“镇山大王”。更有趣的是有一尊最大的石佛如果在同一天的不同时辰去称,重量不同且差异很大,这一不解之迷现在也有待相关专家进行破译。
村头大槐树边第一家住着村长的父母,刘大娘和韩大爷老两口。为什么在北方的大山深处竟会出现类似南方建筑风格的村庄和院落呢?听老人说,这个村落名字也很古怪,叫“大汖(字典读pìn去声,当地人读chang)村”。大汖人说,山水为汖,表示水从山上流下来,就是我们说的瀑布。因为原来大汖村山口有3条瀑布,所以取名“大汖”。关于大汖的来历,也有不同版本。某个朝代曾有人在大槐树附近挖掘出古墓。从遗物记载推断,历史上曾有马姓一族,南方人,一个朝廷大臣,为躲避灾难由他乡走进这座大山,修筑了自己的家园。此后不知什么原因若干年里村子成了空寂。到元末明初,有韩家三兄弟从洪洞来到盂县,老大和老二欺负老三,把他赶进深山,让他自生自灭。老三无意中走进这个无人居住的村落,自此在这里安了家。那么马姓南方人该是大汖村的缔造者,而这个韩家老三,却成了大汖人的祖先,因为今天的村民都姓韩。据当地文物部门调查,大汖村后有座镇山大王庙,里面供奉着七尊石像。“镇山大王”石像的背后有一些磨损风化了的文字记载,最后的落款是:“承安五年”。“承安五年”应是公元1200年,距今应该已有810多年了。十几年前,大汖村还有85户,320多口人。现在,大汖实际常住的只有11户,17口人,其中,最大的90岁,最小的50多岁,村民几乎全是古稀老人,平均超过70岁。年轻人因为耐不住寂寞都搬走了,韩大爷家的小院儿原来住了20多口人,现在只有他们老两口还在这儿坚守。
大汖村的大爷大娘都很热情,见了面都要停住脚步回答我们没完没了的问题。村中最高处一处院落住着韩大爷和梁大娘,大娘82岁了,耳聪目明,还在带着眼镜绣用花布头连接起来的靠垫。看见我们就说:“进来坐坐吧,喝口水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