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山在呼唤
巍巍紫云峰海拔八百一十八米,为双峰县境内第一高峰。阳春三月,山外早已是桃红李白,百花争春,紫云峰上却还是天寒地冻,雪花飘飘。到四月份,当山外百花纷谢,紫云峰上的春天才姗姗来临,花儿才次第开放。而当秋才
巍巍紫云峰海拔八百一十八米,为双峰县境内第一高峰。阳春三月,山外早已是桃红李白,百花争春,紫云峰上却还是天寒地冻,雪花飘飘。到四月份,当山外百花纷谢,紫云峰上的春天才姗姗来临,花儿才次第开放。而当秋才刚刚谢幕,冬才来得及匆匆登场,山外才略感寒意,紫云峰上却已是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紫云峰南麓,耸立着一所希望学校,这就是鼎鼎有名的小村湘滋友好学校。小村湘滋友好学校前身为小村学校,建于一九三七年,时学子寥寥,仅一班一师。解放后,学生日增,规模渐扩,至一九五八年成为完全小学,由荷叶镇小村、狮院、象形、正江四村联办。一九七二年学校重建,因材质低劣,历廿载风雨即亟待改造。县镇两级政府颇为关注,县教育局、城建环保局、国土局、交通局慷慨解囊,四村群众踊跃集资,全镇干部教师积极捐款,更喜一九九八年为湖南省与日本滋贺县结为友好省县十五周年,得到日本滋贺县政府和日本友人的鼎力支持,乃建成。凭巍巍九峰之毓秀,藉悠悠涓水之灵气,仰党政之策,聚民众之力,育栋梁之材,效力国家。为纪念中日世代友好,特命名为小村湘滋友好学校。
十年前,小村的二百余名师生还住在破旧的教室里。当时的教室成一字长蛇排列,四围是红砖砌成,隔墙却全是土砖。春天,户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冬天,教室八面来风。操场宽不过两米,操场外是陡坡,坡下是一条小河。学生无活动场所,安全无任何保障,条件之艰苦,非亲历难以想象。可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禹正钦校长、朱天金老师、王子盛老师、谢运连老师、王昭荣老师等等,他们——可敬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地辛勤地耕耘着,小村的教学质量一直稳步提高,小村从没发生过大的安全事故。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最优秀的人师!
今年,我重上小村。站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我的心中无限感慨。看吧,“小村湘滋友好学校”的校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是中日友好的见证,同时它也凝聚了老校长等山区教育工作者毕生的心血。
但我最大的感受还是痛心。
早些年有一句颇为响亮的口号:“最苦不能苦孩子,最穷不能穷教育。”但是,直到今天,这里的孩子依然苦得可怜。在这所不到一百学生的学校中,没娘的孩子就有十余人之多。为什么?一个字:穷!当全国都高呼人口膨胀的时候,这里的人口却是负增长。外地的女子嫁到这里,不堪这里的贫穷落后,不惜忍心丢下襁褓中的婴儿,远走他乡,从此音讯杳无。有个一年级女生,长期头发蓬乱,也许从来就不曾梳理过。老师见状,想帮她把头发剪掉。你猜学生怎么说?她说:“老师,别剪我的头发,我爸说,我的头发要留着卖钱的。”在一个雨夹雪的日子里,一位学生穿着一双靴子上学校——这是怎样的一双靴子啊,两个鞋后跟都裂开了,靴里垫着的稻草从裂缝处钻了出来……
如今,这里的教育又是怎样的状况呢?还是一个字:穷!老校长一班人千辛万苦建好新校以后,便陆续荣归桑梓了。此后,这里便是代课教师打天下了。本期初,学校五名教师中,仅有一人为公办教师,连校长也是临时请来的!教师的频繁调动,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小村的教学质量真的是大不如前了,不知道老校长有知,当作何感想。
大山在呼唤,呼唤各级政府关注山区教育。
大山在呼唤,呼唤一线教师献身山区教育。
大山在呼唤,呼唤山区教育的春天早点到来。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期待着。
版权声明:本文由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家乡纪事
下一篇:绽放在文字里的思念如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