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耻之,汝何如?
君子有极端厌恶的事,圣人也有感到可耻的事。那么,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事情是可耻的,或者说,孔子最讨厌什么呢?孔子作为圣人,当然具备了仁人君子所应具备的一切品质。“君子尊贤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君子躬自厚
君子有极端厌恶的事,圣人也有感到可耻的事。那么,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事情是可耻的,或者说,孔子最讨厌什么呢?孔子作为圣人,当然具备了仁人君子所应具备的一切品质。“君子尊贤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君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君子是最宽宏大量的。然而,君子也有感到最不耻的事,在《论语》里零星记载了孔子认为耻辱的事。我们有必要浏览一下,做到防微杜渐,“见善犹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让自己“过则毋惮改”。
孔子讨厌信口开河,言不由衷的人。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孔子说,古人的言论不轻易出口,是认为如果说了而做不到是可耻的。这是孔子对古人的评价,其实也是自我品质的表白。孔子教育学生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他经常对说话冒冒失失的子路给予严厉的批评,告诫他言语要谨慎小心。
孔子的学生里,宰我以口才好著称。孔子以前是“听其言而信其行”,但是后来发现宰我说一套做一套,于是,孔子就说,以前对于人是“听其言而信其行”,现在对于人啊,是“听其言,观其行”。做人应该表里如一,说到做到,不说假话、大话、空话,才能赢得大家的信赖和尊重,你在社会上才能立足。若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干打雷,不下雨,那么,人们就会认为你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是驴粪蛋子外面光,甚至认为你是骗子了。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说,花言巧语,面目伪善,过分的恭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藏匿怨恨,表面上却表示友好,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从这句话里我们知道,孔子感到耻辱的几种行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是不是就有这样的人,或者说,我们自己在某些时候也有过这样的行为呢?按照孔子对仁的要求是“须臾不可违仁”,一个人要做到“仁”的境界,必须杜绝孔子所描述的几种不良行为,做到表里如一,始终如一,对人真诚,不弄虚作假,不两面三刀。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孔子的学生原宪问什么是可耻的,孔子对他说: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当官享受薪俸;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照样当官享薪俸,就是可耻的。
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能力的人,在国家政治清明时,要“危言危行”,要勇于承担历史的使命,努力工作,为社会做贡献,用诚实的劳动实现应有的价值,获得自己合法的财富;而在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要“危行言孙”,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不为虎作伥,不助纣为虐。不巴结,不谄媚,不趋炎附势,不靠违心和卑劣的手段获取荣华富贵。要有孔子那“不义而富且贵,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境界,要“见得思义”,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做一个正直的人,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努力维护公平正义。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这句和第一句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告诫人们要少说多做,要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做到“驷不及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言九鼎,要“言必行,行必果”,切不可光说不练,纸上谈兵,只会说空话,套话,废话。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一窍不通。对于别人有求于自己的事情,自己说话要量力而行,做到“量入为出”,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以及经济的承受能力,切不可逞能发飙,争强好胜,头脑发热,不顾自己实际情况地瞎张罗,乱应承。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作茧自缚,自取其辱,自讨没趣。因为孔子说:“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我们知道了孔子感到什么事情时耻辱的,就可以在日常生活里加以克服,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2012.08.31
版权声明:本文由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