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智慧的言说 生命灵魂的审美

诗意智慧的言说 生命灵魂的审美

庶明杂文2025-12-06 09:47:40
读着散文集《稀薄的秋凉》,内心隐匿的一些东西、一些情感被作者艺术的表达轻轻触动——恍惚正凝思中,被突如其来的弦乐轻柔地唤醒。这是对灵魂的唤醒。我是一个不喜欢奉承甚至对奉承深恶痛绝的人。故尔在下面的文字
读着散文集《稀薄的秋凉》,内心隐匿的一些东西、一些情感被作者艺术的表达轻轻触动——恍惚正凝思中,被突如其来的弦乐轻柔地唤醒。这是对灵魂的唤醒。
我是一个不喜欢奉承甚至对奉承深恶痛绝的人。故尔在下面的文字中,对作者我将以吴忌先生相称。这样的称谓,我想吴忌先生还是愿意接受也许会乐意接受的。这样的称谓,其实也只是一种惺惺相惜的尊重,而已。
收到吴忌先生惠赠这本散文集时,正是深秋的最后几天。拆开邮包,清雅的气息就从书封散发出来,随后发信息给他,告知书已收到消息。也是在那天的日记中,我写下了“宿松吴忌先生惠赠的大著《稀薄的秋凉》,正和吾之心境”。而现在已经是冬天,在兰州,也先后下过了两场薄薄的雪。
细细读完吴忌先生《稀薄的秋凉》,总体有着这样的一种感受:仿佛一壶沸沸的开水,搁置炉边已有片刻;它的壶嘴、壶盖四周的缝隙,早没有水汽蒸腾的鼎沸景象;它看上去很安静,很温和,但当用手去触摸时,却感受到它内涵的、深切的温度依然滚烫。这是我对《稀薄的秋凉》内心真切的感受与评判。
散文创作,是作者的心灵审美活动过程,是对人生、生命,以及一切美的事物用语言来完成表达、表述的一个升华过程。就此而言,吴忌先生《稀薄的秋凉》无疑是一种优秀的散文文本。
吴忌先生是谦逊的,谦逊得让他自己的女儿这他这第四本散文集作序。吴忌先生是率性的,率性得在跋文《恬淡任其“散”随意难作“文”》中坦陈了他自已的散文观。虽然不是全面的,但却是个性独特观点鲜明的;虽不是深刻的,但却是明晰的和他一贯遵循的。所有精雕细琢的艺术品,总难有浑然天成的那种大气。在这里简约不是简单,节制不等于化繁为简。正如编辑推介语评介:“作者渴望抒发美好。书写内在,排遣遮蔽。忘情于自然的安静,变形世相的浮华,挽歌心灵的怀想。一切因于心灵,幻于想象。”
他的行文跳跃、动荡,词汇丰富、缜密,语言盈满想象的张力。
他笔下的每一株植物、一棵树、一阵风、一场雨都是有生命灵魂的活物;一只猫、一头牛、一只鸟,一座老屋、一个村落都有着它们自已的故事,与作者饱满浓烈的情感相呼应。风趣、幽默。他总能从过去的岁月中钩沉一些难以释怀的人与事,放在当下的情境中咀嚼、回味,沉郁中透着明快,伤感中交织出释然。
他一直以自我的方式审视世界、审视身边事物物;以他独特的思考方式打量生活,探寻事物、生命的真相并企图用文字的表述来还原真相、呈现美。也一直以“自我”独具匠心的言说,完成对美及其他生命意味和复杂情感的透析。
他的散文语言,发散着独有的汉字信息,释放着冷峻独特的魅力。而最令人倾心的是一些篇什的架构中,有着山水画般的留白,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怀想,回味……甚至能引发你内心的不安、痛苦,但又不会让人绝望。“秋天就是秋天。我只是在秋天里。”这里的“秋天”,它不只是季节的符号指认。它充满哲学意味,禅的意味。让人联想到许许多多。
散文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只有在思想的不断淬火中才能炉火纯青;情感是多向度的,氛围是多格调的,而作者的思想境界,决定着散文的格调,决定着其作品的艺术修为。
一次在与一位写作散文的朋友探讨中,我打过这样一个比喻:散文写作犹如不经意间打翻的一个杯子,杯子在倾倒过程中,杯中的液体自然泼洒出来,但无论是洒在了桌面上还是洒在桌布上,最后它都会留下或轻或重的痕迹;当然,这痕迹的轻与重,既取决于你杯中的液体是什么,是水、茶、咖啡、奶汁……也取决于泼洒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因其汁液不同,所洒落在的物体质地不同,最后留下的痕迹,也各不相同。一个作者的思想,就是这杯,是容器,是器量,是胸襟;杯中之物,就是一个作者的散文语言,是语言风格;桌面或者桌布或其它软性物体,便是作者的情感氛围。在这些成份共同作用下,最后形成的痕迹,便是散文作品。
就当代散文而言,我认为的确沾染了不少恶疾,在这里我把这些恶疾称之为恶气:唳气,匪气,痞气,流气,谄气,俗气。可是《稀薄的秋凉》却没有这样的一些恶疾气息,这是难能可贵的。
当我回头再审视《稀薄的秋凉》散文集时,简略地从三个方面归结为:
吴忌先生散文的语言特色:是清澈,纯粹,朴素的同时又是离“经”叛“道”的。他坦言:“我写散文多率性随意,书写真心与实境,言语的趣味就是我个人的趣味。”在他的多篇散文中,都能明确感受到他对这一创作观的实践和对散文语言的提炼。
吴忌先生散文的情感氛围:是浓烈,沉郁,单纯的同时又是繁复多变不拘俗世困囿的。他说“散文若达到了艺术的火候,往往可委婉对应人性的多元与复杂。”他以自已对散文的理解,一直以来坚持自已的创作方向。特别是在关于乡村物事的一些篇什中,我读到了先生对过往生活的欢喜、追忆,以及隐约于字里行间淡淡的悲悯、淡淡的忧伤。而这样的忧伤,又是那样地迷人。这大概是与乡村生活给我灵魂烙下的某些印记相关。
吴忌先生散文的艺术思想:是发现美,感悟美,表达美。即要将日常所见所闻所思艺术地表达,这是需要足够智慧的。而吴忌先生的确是智慧的。如他自已所言:“欢乐是美的,而哀伤之美往往更深切。”美是客观存存,它与我们心灵的审美活动相呼应。同样,在散文写作中,它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偏好或审美趣味。通过这些,便能体察到一个人思想的宽泛度与精神境界的高下。有谁说过“或许茶园里的春天就是最残忍的春天”?这话吴忌说过!
世界在变,变得我们越来越不认识;世相也在变,变得让人更加不可捉摸。可是,总有有一些东西,是很难改变的。譬如,我们对文学的迷恋和对文字的喜爱。吴忌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安静的写作者,一个怀旧的写作者,一个安于世俗生活却超拔于世相遮蔽的写作者。我敬重这样的写作者。
谢尔?埃斯普马克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席话:“文学世界是一个双重世界,它是一个自在的世界,但与此同时,它会强迫外在世界显形,展现它的面目,或者换一句话说,它打开我们的眼界。例如,通过读卡夫卡的作品,我们用卡夫卡的眼睛来看世界,会发现我们从前没有发现的东西。文学的这种双重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文学常常被政治辩论所掩盖,人们常常忘记了文学是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