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论小人
——《论语》阅读之十二关于“君子”和“小人”,在我们的日常口语里经常用到提到,如做某事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先君子,后小人”,或者“先小人,后君子”;“防小人,不防君子”,对某些挑拨离间,两面三刀的
——《论语》阅读之十二关于“君子”和“小人”,在我们的日常口语里经常用到提到,如做某事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先君子,后小人”,或者“先小人,后君子”;“防小人,不防君子”,对某些挑拨离间,两面三刀的人,我们也往往将之评论为“阴险的小人”;对某些因一时得意得势则忘乎所以,趾高气扬,不知道天高地厚而胡作非为的人,我们经常将之说成是“小人得志”。
在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的次数最多,为109次。圣人所提倡与推崇的,自然就是做人的最高标准,因此“君子”也就成了古往今来国人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与“君子”一词相对的词是“小人”。据统计,“小人”一词在论语里一共出现过24次,这在古今著述中是较罕见的现象。所以,“小人”也是孔子所重视的。
君子是崇高的人,是具有仁德的人,是虚怀若谷的人;而小人则是品质卑鄙的人,行为猥琐的人,小肚鸡肠的人。因此,在论语中,凡提到“小人”,孔夫子必表现出鄙夷与厌恶之情,明显地表现出对小人的不屑与鄙视,对小人的言行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与批驳。
对“小人”最精彩的论述,莫过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禁止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这句话女同胞听了自然不高兴,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当初孔夫子为什么这样理解,或许,我们现在的理解与当初孔夫子的初衷并不完全的吻合,因此,大可不必断章取义,或者望文生义。但是,“小人”却的确是孔夫子所描述的情状,可以说是入木三分,活灵活现:小人很难伺候,亲近了呢,他们就不知道谦让;疏远了呢,他们却又牢骚满腹地怨恨你。因此,孔子说“小人难养”。
君子是胸怀辽阔的人,他们海纳百川,虚怀若谷,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所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小人总是愁肠百结;君子始终与人为善,他们广结善缘,助人为乐,甘于奉献,故“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善于与别人搞好团结,融洽关系,包容一切。但小人则不然,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小人只知道相互勾结,却不会真正地相互团结,小人之间只是相互利用,并没有真正的友谊可言。
君子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始终重视自己人格品质与人格魅力的提升,而小人却不是这样。因此,“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姓刑,小人怀惠。”君子始终不忘提升自己的品德,小人却只是怀念着乡土;君子关系法制,小人只关心实惠。”所以,小人是唯利是图人,是见利忘义的人,是见钱眼开的人,是所谓“有奶便是娘”的人。因此,孔子才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始终态度谦恭有礼,故“君子泰而不骄”,而“小人骄而不泰”,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详舒泰;君子目光远大,目标高远,因此“君子上达”,追求仁义,境界高尚,天天向上;而“小人下达”,小人目光短浅,鼠目寸光,唯利是图,境界卑污,所以日渐沉沦。
君子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因此,“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他们对别人总是吹毛求疵,而对自己却无限放纵。小人既无容人之德,也没有容人之量。
君子诚实守信,忠于职守,因此,可以担当重任,可以委以重任。就如同孔子所说:“君子不器”,君子的才能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君子拥有大才。“君子不可小知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君子不可以从小处赏识,而可以承担重任;而小人虽然不能承担重任,却可以从小处赏识。因为凡小人都有小聪明,脑子灵,眼睛尖,小人在总是很乖巧,会见机行事,善于见风使舵,巴结逢迎,八面玲珑,可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君子心胸坦荡,勇于反省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勇于承认错误,并且知错就改,不文过饰非,不搪塞不推诿、不回避矛盾,不逃避责任。而小人呢?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对于自己的过错总是加以文饰,他们对自己的错误百般抵赖,拼命为自己的过时找借口,找理由,推脱推诿,想方设法为自己开脱。
同样是儒者,在孔子的眼里,也有“君子儒”,与“小人儒”的差别,。孔子认为,“君子儒”是以弘扬真理为己任的人,而“小人儒”则是以沽名钓誉为目的之辈。因此,君子总是为别人着想,而小人却总是为了自己利益斤斤计较,等等。
做君子,做小人,是每个人一生要思考的问题。
二〇一二年八月三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