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北
关于“北”,现代多表示方位之北方,如汉代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自古皇帝面南称君,面北者俯首称臣,可谓“北面而事之”。胜王败寇,以北为大,又有“败北”即“拜北”,概指失败。这里,如“北阙”
关于“北”,现代多表示方位之北方,如汉代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自古皇帝面南称君,面北者俯首称臣,可谓“北面而事之”。胜王败寇,以北为大,又有“败北”即“拜北”,概指失败。这里,如“北阙”之北,可指代帝王。但如“北里”指代妓院,近北却未必位尊。国人居家建房忌讳“找不着北”,北半球建筑多坐北朝南,概是先祖“太阳崇拜”的元古遗风,维护社会宗法纲常的延伸和人类晒太阳杀菌补钙的现实需要。何以坐北者却未必位尊?中国建筑自上古以后,内分前堂、中室、东西厢房。堂前有阶,上了阶梯,堂后有室。《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古人席地而坐。堂上坐位以北位尊,无误;室内坐位,则以朝东的方向为尊,见于“项王、项伯东向坐。”(《项羽本纪》)太阳崇拜是天体崇拜之一,“夸父逐日”证得。《献酒经》云:不祭日、月、星辰时,“荣日不显光,明月多晦暗,星宿也无光,黑暗暗,昏沉沉似然”。中国文化,例如契丹等日月崇拜而外,北极星崇拜尤甚。《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可旁释“尊北”渊源。此处“北辰”指北极星,不同于小熊星座。北极星是星座“小熊”的尾巴尖,靠近正北方位。古代天文学家尊崇北极星,认为众星都环绕它转。尊崇它,蕴含人生取向,要忠诚,立场坚定。具体于历史文化,相伴封建科举考试,由《孝经援神契》“奎主文章”之说附会为神,北斗七星(大熊星座)中成斗形的四颗星,又称“奎星”或“魁星”,主文章兴衰。或一说奎星指“大熊”其中离斗柄最远的一颗,非北极星,名摇光。
古人重视北斗,乃至大小熊星座,因为小熊座的北极星是北方的标志,而大熊座可以辩方向、定季节。北斗即大熊星座中的天璇、天枢两星成直线并延长约5倍距离,可见北极星,定方向之北。而北斗的斗柄所指的方向定季节;指东,春;指南,夏;指西,秋;指北,冬。这是古代妇孺皆知的天文知识,有助农事。
我国古人观星精勤。日月出阴阳,金、木、水、火、土五恒星生五行(五维)。此始自《河洛》,成说于战国阴阳五行家,涉及道教史。《易传?系辞上传》:“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释北,必谈四象。四象中,北为太阴;八卦中,北为坤为地;五行中,北为水(肾脏);季节中,北为冬;28星宿中,北为玄武(龟蛇);五色里,北玄武黑色;五味里,北代表咸;五色土里,北为黑土;五帝里,北代表颛顼。再以地形论,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另以音律论,宫商角徵羽的五音里,北为羽,大致为现代音乐简谱上的5(sol)。《管子?地员》上说:“凡听徵,如负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马鸣在野……”
但以北作方向看,东西南北共四方。方者,集四隅为一方,亦解作空间。方的释义驳杂,而北方之北,单作东西南北中的空间来讲。我这里受教于钱穆,转录其释《方法》——孟子说:“规矩,方圆之至矣。”《易传?乾卦》说:“直方大。”两直相遇,乃成一方。方形有四角,乃成四曲四直。故有大方之家,又有一曲之士。其形成方,始可为法。因方在偏隅处,而其偏隅处则共有四处,故称四方,亦称方便。天道圆,地道方。运用阴阳学,概观四方。南北仅有方位之差异,而日月出落的东西两方,蕴涵生命存亡兴衰于其间,故而万物可谓“东西”,不作南北论。
释北,难离训诂学。《说文解字》说:“北,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属,皆从北。博墨切。”此解不甚详细。梁朝王筠(481-549)《说文句读》曰:“北于行为水,于时为冬,五行相生,至水而极。四时递嬗,至冬为终。然水又生木,贞下起元,故艮在东北,为万物之所成终成始也。字体一人向右以成终,一人向左以成始,必从人者,人亮天功业。从二人相背。韦昭曰北,古背字也,博墨切。”《说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违也。《史记?天官书》: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汉?律历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阳气伏于下,于时为冬。今人流沙河释义如下:“人背部很难画,所以背字无法象形。画二人背靠背坐着,就是北字,这是象意。北就是后起的背字,本与方位无关。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筑屋为了采光采暖,必须向阳,坐北朝南。所谓北方意即背向之方。用作表示方位之后,背部本义被人遗忘,另造背字递补。”
据上综述,北字,本意“背”,从甲骨文、金文和篆文,都是象形字,从二人背靠背。自隶书误生变体,左“人”保留,右“人”误作“匕”。反观释“背”,本义指后脖子和骨盆之间的部分,金文北背相同,篆文即造字,北下加“月”(指肉体)。《说文》说,“背,脊也。”考察北背变迁时间,近于大篆始自周宣王(公元前827年),小篆自始皇(前221年)统一文字起,流行到西汉末年,隶书逐渐成型,“背”才取代“北”,北专称方位。
接着释北,我学识浅薄,粗涉佛道两家,转摘自学。
佛教里,北方有不空成就佛(梵语是Amoghasiddhi)。通俗从百度知道来看,不空成就佛负责统御五部中的业部(Karma,音译羯磨部),位居宇宙的北方,拥有五智中的成所作智(actionaccomplishing wisdom)。此佛土名胜业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是行为、完全、圆满。故而佛土名叫诸行圆满。于中一切想做之事皆可轻易成就。诸行圆满,即是指此易成就性。此佛土所转化的烦恼是嫉妒,所净化之蕴是行蕴。嫉妒转化后,便成为成所作智。象征这种成就的本尊或佛性,是不空成就如来,不空成就如来的藏文名称意即成就一切的智慧。不空成就如来面为绿色。由于绿是多种颜色混合而成,故其含意是此一本尊行多种行,能达成多种目的。他右手持双金刚(羯磨杵)。双金刚指向四方,所以不空成就如来,无论在何处,都没有他不能成就之事。他左手持铃,象征其法教的慈悲和令人喜悦。
据唐密不空三藏大师所译著《菩提心论》记载,密宗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将本具的五智变化为五方五佛。而《佛学大辞典》解释为:梵名Amoghasiddhi。又作不空成就佛。金刚界五佛之一。位于金刚界曼荼罗五解脱轮中北方月轮之中央。表五智中之成所作智,亦为五部中业部之主尊。在成身会
版权声明:本文由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